主题鲜明抓宣传 凝神聚力保安全 --省局集中开展食品保健食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按照“正面宣传和集中整治并重”的总体工作思路,省食安办和省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治理虚假宣传,维护健康权益”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力求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正面宣传引导,打造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宣传大格局。10月份以来,全省共出动监管人员7.4万人次,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937次;发放宣传资料88万余份、张贴整治公告1.9万多张、制作宣传展板(展架)近5300块、悬挂宣传横幅1540条;10月28日“集中宣传日”当天,全省11个市局、120个县(区)局、713个乡镇站所共设立宣传会场524个,大力宣传食品、保健食品监管法规、政策,普及安全科普知识,受到群众普遍好评,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依托宣传主渠道,把握舆论主导权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突出专项整治的正面宣传。积极与国务院食安办领导组办公室、中国医药报以及省内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强联系,紧密围绕整治工作部署,采取过程报道、动态报道、成果报道和效果报道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整治工作。截至10月底,国务院食安办网站、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山西日报、新华网、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等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的主流媒体对我省的整治工作进行了54次宣传报道。同时,省局还制作了3部公益宣传片,在山西卫视的黄金时段连续播放,有力展示了我省整治工作的态度和力度。
二、建立自媒体平台,拓宽宣传覆盖面
利用省、市局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开设“食品、保健食品整治”专区和专栏,及时发布整治动态和权威消息,宣传食品、保健食品科普知识,不断巩固和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省、市两级共设置门户网站专区10个,省、市、县三级开通近百个微信公众号,已发布专项整治和主题宣传信息78篇,推送微信637条。同时,制作了“教你一分钟读懂保健食品”、“保健食品那些事”等13部微信H5宣传片,用简洁易懂、清新明朗的风格普及安全知识,丰富了食品、保健食品科普形式,增强了宣传效果。
三、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展示部门良好形象
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治理虚假宣传、维护健康权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公众对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和风险防范意识,形成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共同维护健康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10月28日“九九重阳节”是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四级联动,同一时间、同一主题,在社区、广场、公园和商业街等人群聚集区域同步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宣传展板、发放资料、假劣产品展示、张贴海报等方式,树立了全系统“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当天,现场发放宣传资料4.8万份,接受群众咨询3万余人,受理投诉举报20件。
二是开展多形式的户外宣传。各地在繁华地段、十字路口、商业区等人流较大的区域,通过1.9万个LED显示屏、近1500块户外大屏、3180余个车载溜字屏、350个广告灯箱等多种宣传载体,广泛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公众科学选购、理性消费、谨防陷阱,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开展科普宣传“三进”活动。遵循“贴近生活、走进群众”的原则,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遴选精干人员,组成主题教育宣讲团,自带宣传展板、宣传资料、宣传标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社区、乡村、企业、敬老院等单位和地点,积极开展“三进”活动。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宣传方式,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深受欢迎。
四、强化部门协作,推动食品安全共建共管
一是采取开门整治方式,联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发布《集中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公告》,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传播;向全省近2000万移动、联通和电信用户发送科普宣传公益短信,宣传政策法规,激发社会正能量。
二是与省工商局以及通信管理、网信办、新闻广电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虚假违法广告的重点宣传媒体、发布内容和宣传领域,以及治理虚假广告的部门联合措施以及大数据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是充分发挥“12331”投诉举报平台和舆情监测的线索作用,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投诉举报信息专报》,设置 “专项整治舆情监测专栏”,分类统计与整治相关的投诉举报和舆情信息,对发现的26条案件线索,已责成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四是指导山西省保健品协会起草了《山西省保健食品行规行约》和《保健食品行业权益争议解决办法》,开展了“推进诚信谋发展”宣传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协会优势,积极促行业自律、诚信守法经营。(解福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