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用制度培育文化消费

01.07.2015  18:23


  第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将于今年8月中旬揭幕。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支持信息、文化、展览、旅游等消费业态发展,创新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努力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的要求,本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在参与人数、文化消费实效、影响力等方面有望比首届提升。

  追溯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动因之一是出于一个悖论。安徽作为担负产业梯次承接重任的中部省份,近年来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2013年安徽国民生产总值达1.9万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按照相关理论研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居民会产生强烈的文化消费意愿。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据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3年居民文化消费虽有提升,但人均文化消费仅占全部消费的6.8%,发展型、知识型、智能型、欣赏型文化消费水平偏低。

  这一悖论后面隐藏的问题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消费平台缺少。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居民文化消费习惯远没有养成。鉴于此,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文化体育消费和健康养老消费、旅游消费等作为新的重要消费增长点,并要求增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渠道、设立百姓进行便捷优惠消费的平台。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应运而生。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9月19日至12月19日,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参与人数达1734.6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25.6亿元。事实表明,文化消费有着广阔提升空间,政府的引导、市场的发力、消费心理的形成,对促进文化消费不可或缺。刺激文化消费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密不可分,市场发力需要产品数量充足和质量上乘作基底。为整合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积极协调安徽省文化厅等12个省直单位、合肥市等16个市共同参与,既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也有文化企业等市场主体。45个大项数百小项文化惠民消费活动以发展型、知识型、智能型、欣赏型的“五看”(看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文化消费活动为主体,而安徽省文化厅负责的“好戏大家看”“送戏进万村”等活动成效显著。

  其中,“好戏大家看”板块推出212场舞台演出,是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的一个“重头戏”,3个月内组织200余场密集舞台演出,将原先分散在下半年各个时段的演出集中到消费季,既组织省内剧团剧目,也引进省外与海外剧团演出;既组织专业剧团,也力荐民营剧团;将群星奖节目内部选拔变为面向广大观众的公开选拔;将原先在业内开展的全省小戏折子戏比赛项目变为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产品……

  推进文化产品适销对路仍是筹备中的第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重点研究的课题。有效促进和引导文化消费的一大关键是进行操作性强的方法设计,协调好政府、市场(商家)、消费者和相关参与部门等多方之间的关系,让老百姓消费得起、方便消费。

  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助推、引导消费的主要方法是:财政拿出17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其中1000万元用来直接补助参与“五看”文化活动的消费者;同时变以前补助承办方为直补终端消费者,让消费者既有选择权,又可直接受惠,进而搭建起一个大平台。组织分布全省各地的近600家书店、剧场、影院、邮局、电视节目以及宽带智能服务供应商参与消费季;推出低价、减费、打折优惠措施,如看戏每场票价大多10元至30元,消费满50元立减15元,其余“四看”满50元即可享受减费或打折优惠,县级以下基层消费的折扣额增加20%;建立刷卡消费立减折扣优惠机制,依托中国银联的全国性营销软件系统,凡在参与消费季的近600家商户进行消费,只需持“62”开头的银行卡(该类卡在皖发行1.5亿多张)通过POS机刷卡就可享受优惠;参与商家超过销售限额可享受财政补贴。最终,116.39万人次享受“五看”消费直补,拉动消费1.3亿余元。

  拉动和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在我国需要假以时日,需要在试点基础上不断总结推广。安徽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合作,在文化产品的适销对路、消费优惠的操作程序设计、各方关系协调等重要方面进行论证,力争在实践中探索出拉动文化消费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来  源:中国文化报  作  者:向文莉)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