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乱象:不惜重金求一房 能否如愿入名校
有着“孟母三迁”传统的中国人素来注重对于孩子教育环境的打造,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要求,到2015年19个城市将实行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政策,本来就炙手可热的学区房价格再次掀起小高潮,涨声一片。不惜重金购学区房,家长们的种种期盼是否能够如愿以偿?
二手房价格松动难撼学区房高亢房价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实验二小附近的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高级经纪人李文勇告诉记者,目前该小学附近的学区房10多平方米的平房每平方米价格要达到二十五六万元,楼房也达到每平方米10万元左右,而且数量有限,一般只要挂出来很快就有家长来询问。记者看到,该经纪公司挂出的一套32平方米的奋斗小学的学区房,售价高达385万元。
有数据显示,上海学区房均价逼近40000元/平方米,过去一年的涨幅约为20%,高于上海全城房价16%的平均涨幅,而北京学区房去年一年的涨幅更是高达35%,均价已超过45000元/平方米。数据显示,在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的学区房价格最高。上海学区房中,静安、徐汇、长宁等区域最贵。学校等级的不同也带来房价的差异,升学率与房价呈现正相关性,其中初中学区房差异最为明显。
规避政策“假离婚”学区房演绎“众生相”
“假离婚”在购买学区房中始终无法回避。深圳一家大型房地产经纪企业的住房中介蔡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经手的业务就曾有一对夫妻通过“假离婚”来购买学区房的例子,丈夫为了实现自己名下无物业从而顺利拿到银行贷款,就和妻子办了离婚手续,之所以如此迫切,还是因为孩子即将升初中,自己原住所附近没有好的初中,夫妻俩便假借离婚,重新购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学区房。
“以大换小”在购买学区房过程中也很常见。学区房多位于核心地段,价格很高,很多家庭为了购买学区房,往往把原来的大房子卖掉,无奈入住更小的条件更差的学区房。在广州一家游戏开发公司工作的陈先生的女儿刚出生不久,就在广州华景新城物色买了学区房,房子只有30平方米,为了省下资金,他卖掉了原有的房子,另外租了一套房子用于自住。深圳闫先生在深圳百花公寓买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需要资金300多万元,于是将原来在郊区的大点的房子卖了100多万元。
由于购买学区房的目的明确,很多家庭购买完学区房实现上学目标后,大多再次将学区房转手,因此学区房转让相当频繁。深圳家家顺住房中介工作人员李女士告诉记者,深圳学区房流转频率很高,一般购入三到五年就会有人提出转卖,有的买了两三年就卖掉。
名校附近的房子就是名校学区房吗?
近年来“学区房”已成为了一种现象,新房、二手房纷纷玩起了“学区房”“泛学区房”的概念。然而,靠近学校的楼盘就是学区房吗?所谓学区房业主的子女就能上名校吗?
事实上,部分开发商抓住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宣传时大打学区名头,却使得家长被宣传误导,买了所谓学区房,孩子上学却遥遥无期。而有的学区房名额有限制,购买名不符实学区房的家长并不知道,买了之后导致无法入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业内人士建议,购买学区房一定要慎重。购买前一定要关注相关重点学校、学区的政策变动,注意学区的划分,最好不要买两个学区交界线附近的房产。因为教育局定期会对学区划分作一些调整,避免从名校学区调整到另外一个普通学区。此外,一定要在购房之前到该区域学校就此事详细咨询,包括入学的年限、同一套房的入学名额标准等,确定自己的购房行为和学校入学要求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