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分析中国老人为何深爱广场舞
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8月26日刊发题为《中国的老年舞者和他们的“红歌”将给毛主席增光》的文章称,来福士中心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殿堂。里面,中国人在丝芙兰柜台前刷卡购物或在肯德基大吃大喝。外面,随着夜幕降临,闷热的广场上热闹起来。
57岁的老郑是南馆艺术团的负责人。该艺术团的20多名头发花白的舞者和音乐家每晚演唱“红歌”。
在过去6年里,这些表演者逐渐确定了一套曲目,包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今年,这个自发组成的艺术团共同出钱采购了服装乃至作为道具的玩具刀枪,伴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旋律表演,赢得人群喝彩。两名男子戴着军帽和假胡子扮演在上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的日本军人。女性表演者们挥舞着刀枪包围敌人,旁边则有人演唱。
“出来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一跳起舞来我就回想起年轻的时候,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跳过这种舞,”现年66岁的乐队鼓手刘继路(音)说:“我现在感觉到的激情是一样的。”
在过去几年间,中国兴起了数以千计像这样的老年人广场舞队伍,他们每天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广场、公园和城区其他开阔地带,开展富有怀旧气息的健身活动。
这个现象蔓延甚广,以至于引起了社会摩擦,许多公园里多个团队争夺空间和音量,引起附近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不满。
有时候警察不得不出面平息大妈们之间的争斗。有些地方当局被迫出台管理规定来限制这种活动的时间和音量。
虽然并不是每支队伍都偏爱红歌——有的喜欢民乐,有的喜欢交际舞或现代音乐——但社会学者表示,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在“红卫兵”年代长大的中国老年人深深喜爱嘈杂的集体活动。
上世纪60年代,这些年轻人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攻击“白专”和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人,学校、工厂和村庄的高音喇叭从早到晚对他们展开宣传。云南大学教授宋家宏说,当今广场舞的刺耳噪音是通往理想化过去的音效记忆桥梁。
文章称,近年来,唱响红歌的不止广场舞队伍:中小学校、办公场所、电视台、卡拉OK厅都曾举办红歌大赛,往往是在当地宣传部门的授意之下。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说,有些表演团队最近重视反日主题也许反映了当代政治的影响力。不过,于海表示,广场舞大妈们没有谁觉得自己的表演带有政治色彩,更谈不上政治正确性。广场舞更多地是为了满足中国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身和社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