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洼山:昔日荒山披绿装
经过治理的娘娘洼山披上了层层"绿衣"。宿晓健 梁琛摄
娄烦县汾河水库是太原市的重要水源地,也是该县著名旅游景点。该从哪里看汾河水库,才可以将这秀美风光尽收眼底?娘娘洼山是最佳选择。 娘娘洼山位于娄烦县天池店乡,曾经是一座少有人知的荒山。经过两年多的治理,这里不但成了绿意盎然的天然氧吧,野生动物也纷纷在此安家,更是成为娄烦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治理造林工程的一个缩影。6月12日,记者跟随娄烦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前往娘娘洼山,探寻昔日荒山的蝶变之路。
山路十八盘
娘娘洼山位于娄烦县东南方,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娘娘洼山的来由现已无从考证。据当地村民介绍,相传娘娘洼山曾有座娘娘庙,这座山因庙得名。经过岁月的洗礼,这座娘娘庙消失在历史中,只留下娘娘洼这个山名。
过去,想去往娘娘洼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路。自从2017年娘娘洼山系生态治理造林工程开始后,为了植树和防火,娄烦县在山上修建了一条通道。这条通道长30.1公里,宽四五米,为土路。通道依山势起伏逶迤,曲折盘转,被当地人称为娘娘洼山的十八盘。
“别看这条路不宽,也没有硬化,但为了修路,我们整整用了半年时间!”前往娘娘洼山的途中,娄烦县林业局工程师梁永飞告诉记者,通道两侧的山坡在没有绿化前,土质松软,经常出现滑坡,尤其是雨雪天气施工难度更大。为了能按时将通道打通,工人们加班加点,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你看,山壁上那些绿植都是我们修通通道后栽种的,有了这些绿植,不但山美了,滑坡的情况也没再发生!”梁永飞指着通道内侧山壁上郁郁葱葱的低矮灌木,脸上写满了自豪。 眼前山壁十分陡峭,这些灌木是如何种植的?梁永飞告诉记者,工人们腰上绑着安全绳,吊在山壁上凿坑,再将一筐筐粪土、一棵棵树苗一趟一趟地背上山,其中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可想而知。
动物喜安家
“快看,是野鸡!”进入娘娘洼山不多时,车内响起惊呼声。话音刚落,远处齐腰高的草丛里,“扑棱棱!”飞出一只羽毛光鲜艳丽的野鸡。受到惊吓的精灵,拖着飘逸长尾,飞向远处树林中。车内众人来不及拍照,已看不到野鸡踪影,大家不由得一阵惋惜。
据梁永飞介绍,以前娘娘洼山是一座荒山,植被稀疏贫瘠,鲜有野生动物。2017年,娘娘洼山系生态治理造林工程成为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点工程,也是娄烦县委、县政府实施的绿化示范工程。
经过两年多造林绿化,荒山绿化面积达到2.8万亩。大量种植油松、山桃、丁香、连翘等当地适宜树种,基本实现荒山荒地绿化全覆盖。
荒山披上绿装,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态环境好了,野生动物也纷纷来此安家。不只是野鸡,野猪、野兔、狍子等野生动物也经常在此出没,使得娘娘洼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娘娘洼山高1800多米,山坡上披满了绿植。那层层叠叠的绿植,随着车辆的驶近,像绿色波浪涌向眼前,蔚为壮观。看着满山绿色,很难想象,昔日的娘娘洼山是一座荒山。 登上娘娘洼山最高峰,向北远眺,山峦叠嶂间,碧波荡漾的汾河水库尽收眼底。如此美景是否会被开发成自然景区?得到的回答是,由于娘娘洼山属于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刚刚建立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当地政府不会对此处进行开发。
汗水洒青山
作为娘娘洼山片区植树造林工程的负责人,看着荒山一点点变绿,梁永飞感受颇深。两年多的时间,为荒山披上绿装,娘娘洼山的每一片绿植都留下了植树工人辛勤的汗水。
娘娘洼山除了专门修建的通道外,没有其他路可走,工人们种树都是挑着扁担往山坡上运送树苗。一棵树苗重10公斤,一次挑四棵就是40公斤,不少工人累弯了腰。但再苦再累他们都咬牙坚持,这些植树工人大多是娘娘洼山脚下村落的村民,他们看着荒山在自己手中变绿,变美,心里十分欢喜。“来,抹把汗,撸起袖子咱们继续干!”
谈到治理荒山,除了雨雪天带来的影响,最为堵心的莫过于“村霸”。由于种树修路要经过一些村子的林地,一些村民撒泼耍赖阻挠施工,索要费用。更有甚者,专门堵路,令施工人员颇为头疼。2018年,娄烦县公安局对此进行了严厉打击,“村霸”现象得到遏制,保障了工程顺利进行。 现在,梁永飞每隔两三天就要巡视一次娘娘洼山。一方面是护林防火的需要,另一方面记录生态恢复情况,他的足迹踏遍娘娘洼山的每一处林地。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刻都不敢放松。
小村田园画
娘娘洼山周边有十几个村子,大圪垛村便是其中之一。大圪垛村是个小村落,位于一处斜坡上。村屋依地势而建,呈阶梯状。碎石、红砖垒成的墙基犬牙交错,久经风雨的土墙斑驳陆离,脚下石板路破碎坎坷,一景一物无不写着岁月的沧桑。
从繁华城市来到这个满目葱茏、青山环绕的小村落,敞开胸怀深深呼吸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感觉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
进入村里,一个木栅栏围成的牛圈引起众人的注意。牛圈里养着七头奶牛,见陌生人来访,静谧的村子里立刻响起“哞!哞!”的叫声,引得牛主人从牛圈旁的平房院落出来。
老人叫张拴柱,七十多岁。得知记者到村里采访,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这个村子叫大圪垛村,以前村子里有五六十户人,这几年,很多村民都搬到城里住了,现在村里就剩十几户,连我在内不到二十人!”张拴柱说。
“那你为什么没有进城?”记者问。
张拴柱满是沟壑的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我们这个年纪还是觉得村里好。养养牛,种种树,空气还好!”
张拴柱告诉记者,他的收入有四个来源,养牛、种地、退耕还林补偿,以及种树所得。在这四个收入来源中,种树是最主要的收入。
据梁永飞介绍,娄烦县委、县政府探索出生态脱贫新模式,组织贫困户参与造林,把荒山治理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把贫困劳动力变成造林产业工人和股民。成立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65个,合作社90%以上为贫困户,覆盖全县8个乡镇。采取“议标”办法组织合作社承揽造林工程,优先安排造林区域的脱贫攻坚专业合作社承担,保证每个合作社有林造,入社贫困户能增收。近两年脱贫攻坚合作社累计造林13.8万亩,收益2400万元;合作社贫困社员人均增收1.2万元。而张拴柱便是这众多“股民”中的一员,也是生态脱贫的受益者。 娘娘洼山系生态治理造林工程,不但美了荒山,还富了村民,实现造林绿化与扶贫攻坚双赢,这种生态脱贫新模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