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心来消费?以包子为例

21.03.2016  12:04

    有一次去芜湖,芜湖有一家据说始建于光绪年间的包子铺。一天早上,朋友带我去那里吃包子,就联想到现在人们讨论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现实是:把“包子”做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通常说的内需不足或产能过剩)。于是从需求侧做文章,号召人们买包子,并促进包子外销。但人们买包子还是不踊跃,外销也基本饱和了,意味着在需求侧做文章的空间已不大。后来把目光转到了供给侧,一看,问题来了,原来包子做得有问题,好吃的包子很有限,而无法下咽的包子做了一堆。

  这样一来,新的思路就有了:多做好吃的包子,少做或不做无法下咽的包子(即供给侧改革,发展新兴产业,提供适销对路产品,去库存,消灭过剩的产能)。

  不料,谁也没想到,大量好吃的包子做出来了,销量还是没增加多少,很多人还是不买这包子,大家弄两个馒头夹点咸菜就完了。问,你们为什么不买包子吃馒头?回答是,因为我们买不起,包子10块钱一个,一笼就100块,而馒头5毛钱一个,两个一块钱,搞定了。看起来,问题在价格,10块钱一个包子,实在太贵了。

  找到老板,说:“你的包子卖得这么贵,怎么行啊?降降价,销路不就上去了吗?

  老板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也知道这包子贵啊,我也知道10块钱一个包子人们买不起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个包子里,税就占了好几块。原料,面肉菜虽说不贵,可运费贵啊,每个包子物流的成本就合一块钱,房租一块钱,再加上人工还有其他的七七八八的费用,你知道我一个包子才赚多少钱吗?两毛钱!我怎么降这个价啊?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就在供给和需求的中间地带。结论是,只有疏通中间,才能打开两侧(供给侧与需求侧)。

  现在,横在供需关系之间的,至少有五大障碍:较重的税费负担、居高不下的物流费用、昂贵的场地租金、层层剥皮的流通环节(有些药品的出厂价几块甚至几毛钱,但到了医院,就是几十块钱)、混乱的消费环境(如旅游),直接导致整个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过高,企业生产什么什么不挣钱,消费者买什么什么贵得不得了。这些问题不解决,无论是强调需求端还是强调供给端,都很难解决问题。

  只有疏通中间端,才能打开供给需求两侧。中间端,有政府的因素、市场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法治社会环境的因素。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