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渣场扬尘治理:奏响“绿色蝶变曲”
树木葱郁,碧草如茵,喷泉欢唱,鸟声啁啾,锦鲤戏水,荷花绽放……蓝天白云下,空气清新,处处美景宜人。不亲眼目睹,怎敢相信,这竟然是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渣场一隅。
夏日的一天,太钢能源环保部吕俊红一早便在双良门迎候我们。经过严格的进门手续后,车行不远,便至渣场内的渣山公园。满目葱茏中,左面长廊、凉亭和鱼池,锦鲤在水中惬意游动;右面满池荷花,不时有蜻蜓飞落,形成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中国水墨画卷。办公楼上红底大字十分醒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吕俊红说,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尘土飞扬的钢渣垃圾场。
太钢主要产品为碳钢和不锈钢,每年产生钢渣240万吨。1934年建厂伊始,钢渣便倾倒在厂区西南角,日积月累,至上世纪80年代,近50年的钢渣竟形成了2平方公里的一座渣山,储量达到1000余万立方米。周围的居民回忆,倾倒钢渣时,尘土飞扬,随风扬起的渣尘使太原北部天空灰蒙蒙的,把人呛得喘不过气来。渣场展厅内有几张老照片:运渣车沿着约30度的废渣坡艰难爬行,排渣十分困难。太钢人如此形容:“火车云中走,汽车沟里行”,诗意中充满无奈。
1983年,年届六旬的太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李双良主动请缨搬走渣山,且不用国家一分钱。十年间,他带领渣场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将渣场由2平方公里缩小到0.54平方公里。用废钢渣修建起高13米、宽20米、全长2500米的防尘护坡,把管理区、生活区和处理现场完全隔开,生产扬尘得到控制,昔日渣场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公园。
1988年夏天,联邦德国—位炼钢专家路经此处,壮观的城墙与花香吸引了他,连忙叫司机停车,拿着相机快步登上
护坡。他没想到,一家钢铁企业中竟有一座别致的花园,而花园中,竟是一处排渣场。“中国人,了不起!了不起!”他惊叹不已。
李双良和同事们的治渣实践为我国综合治理冶金渣开辟了新路,他的名字和故事不胫而走,治渣事迹转化为双良精神,成为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总工会发出号召向李双良学习,太钢渣场成为爱国主义和环保教育基地。近年太钢组织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广大市民走进太钢,切身体验现代工业文明及绿色钢城风采,而渣山公园则是必游之地。采访中我们看到,一上午公园便接待了两拨参观团队,参观者对太钢的环境赞不绝口。
太钢渣场周边道路一尘不染,不时有洒水车播放着动听的音乐驶过。太钢加工厂不锈钢渣作业区作业长贾宁说,除了洒水车外,他们还配了射雾车、清扫车,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这成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几十年来,秉承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原则,几代太钢人为解决渣场扬尘污染不懈努力。
因渣质不同,太钢渣场建了7条渣线,近年,他们改造了5条渣线的冷却车间和热焖处理线除尘系统,增加了10余套20万-60万风量的动力波除尘机组,渣尘经吸尘罩、除尘管道在动力波除尘机组中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贾宁介绍,不锈钢钢渣粉尘治理难度较大,不锈钢钢渣产生的粉尘非常细,而且氧化钙含量较高,特别容易板结,“与水混在一起,就像刮墙的腻子”。国内不锈钢企业很少,因此研究钢渣粉尘治理者寥寥。2016年,太钢投入1亿多元,自主研发成功动力波除尘工艺,将排放粉尘标准控制在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优于每立方米不大于100毫克的国家标准。
钢厂的道路宽阔而静谧,我们穿过两排茂盛的绿树,走近7号渣线。牵引着巨大渣罐的列车缓缓驶到热焖车间外,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渣罐内的钢渣从炼钢炉运到这里,仍有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贾宁详细为我们介绍动力波除尘工艺流程:
钢渣抑尘,设有三道防线。第一道移动罩。火车驶入车间,将渣罐中的钢渣翻入池中,盖上移动罩,罩上喷头喷水,钢渣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由动力波除尘器收集雾化。
第二道喷淋塔。喷淋塔使水和钢渣碰撞产生的粉尘、烟雾快速对流,粉尘降入沉淀池;气体转入除雾器,再次沉降气体中的粉尘至沉淀池,排往下道工序。
第三道收集器。经过两道抑尘工序,屋顶收集器将剩余的少量逸出灰尘收纳,尽可能杜绝渣尘污染大气。
除此之外,太钢见缝插绿,优化配置植物,进一步净化空气。漫步厂区,树木、花池、草坪处处可见,乔、灌、草、花相映成趣。厂区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形成“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景、冬有叶”的美丽景色和“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格局,有效降噪降尘。
同时,他们加大日常管控力度,杜绝生产、运输等环节中产生的扬尘。渣场由露天堆放改为封闭厂房,日常作业时车间关门关窗;钢渣车经过,便会自动喷出水雾抑尘;汽车逐步更换为清洁能源车,且全封闭运输,上路前经洗车台清洗,达到“车光货亮、沟槽见底、设备见本色、散料全封闭、环保排放达标”的要求。
凡此种种,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有效抑制了渣尘污染。贾宁说:“我2005年来太钢工作,以往这条路,到处都是白色灰尘。汽车在厂区放一晚,车身落满了灰,现在停放一两天也不至太脏。你们可能感受不强烈,但对我们这些在这儿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员工来说,变化是巨大的。”
走在渣山公园的林荫小道上,脚下的地砖泛着特殊的光泽,渣山公园的讲解员李培华向我们介绍:“公园里所有的地砖,连同护坡用的墙砖,都是用钢渣做的;渣场护坡所需120万吨土方,全部用废渣代替;上世纪90年代,太原武宿机场跑道用矿渣铺垫;上海世博会山西馆外墙,也采用了太钢的粉煤灰。”
太钢渣场走出了一条以渣治渣的发展之路。之前,颗粒碳钢要运往填埋厂填埋,运输、填埋都要花钱,仅运费就得8000多万元。于是,他们将钢渣分级筛选,对钢渣中的金属二次回收利用、对外销售;剩余钢渣再次精选,加工成化肥、水泥、地砖、矿棉、不锈钢微粉等,把钢渣“吃干榨尽”。如此,不但节省了运费和填埋费,还产生了利润,预计年收入可达1至2亿元,变废为宝名副其实。
新时代,新起点,新作为。今年,是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太钢又开始了一场大规模、大力度的“绿色革命”。加快建设绿色太钢、美丽太钢,他们制定了年内实现超低排放的工作标准,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70%、主厂区降尘量控制在9吨/平方千米/月以下的目标,让工厂“看不见污染、听不到噪声、闻不到异味”,改善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引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献礼。“今年我们计划改造后院作业区,打造渣场的后花园,使作业区也像渣山公园一样美丽。”贾宁憧憬。 李双良塑像矗立在渣山公园最高处,这位去年刚刚离世的治渣功臣、当代愚公,欣慰地目睹着太钢的可喜变化……
珍视绿色 护卫环保
登上护坡,渣场景色一览无余,各种植物点缀在6.8亩的荷花池和养鱼池旁,池中白鹅轻凫,有鸽子、野鸭间或飞过。护坡上的苹果、梨树,果实沉甸甸挂在枝头。太钢人珍视绿色,护卫环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是太钢生存前提、发展基础”的认识,积极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氛围,将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发展、清洁生产是解决污染的根本之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从当年的污染大户,到今天的绿色工厂,太钢人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此刻,极目远眺,美丽钢城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