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推进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
太钢推进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行动纲领,要实现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高级阶段,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能等互联网企业来加你,而要主动加互联网。工业企业加互联网,必须实现“两化”融合。
太钢是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在不断提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开始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前期投资完成的产销一体化项目,为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实现“智能工厂”迈出了方向性的一步。
近年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让太钢由数字化开始向智能化转变,也尝到了甜头。2016年,太钢在钢铁市场严峻形势下,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智能制造的新路子,实现利润12.9亿元。
太钢从2005年到2010年,实施了信息化一期工程,构建起运营管理(ERP系统)和生产执行(MES系统)等十余套管理应用系统,管理模式实现集中一贯、组织扁平、流程优化,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协同,运营水平明显进步,有力支撑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随后,太钢又实施了信息化二期工程,提出了建设“数字太钢”的目标。特别是2013年以来,太钢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产销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按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品种质量设计和生产管控,解决了产销衔接的矛盾,提高了生产效率,较好适应了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信息化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显著变化,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营销部职工李燕茹介绍,目前,一个订单一签下来,不论是各层级管理人员、生产组织人员、营销人员还是用户,都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全流程实时在线追踪订单运行情况,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有效缩短了交货期。
制造部部长助理闫咏春介绍,产销一体化系统上线后,包括制造部、营销部、技术中心和轧钢、轧材等相关生产单位、工序都能看到产品制造过程,同时,对产品质量异常情况的追溯速度从数天级缩短到分钟级。此外,加快了物流周转,降低了库存资金,减少了资金占用。
目前,太钢的信息化横向覆盖了采购、生产、质量、销售、设备及财务管理等全部业务流程,纵向构建起决策支持、公司运营管理、车间及工厂生产执行、过程控制、基础自动化五级架构,建成了数据中心,运行60余套系统,铺设了260公里的网络链路。数字化太钢已经建成,太钢正逐步开始探索“智能”制造。
“私人订制”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业务量激增
“现在,用户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李燕茹说,“每个月非常规产品的询单量达到了20%以上,正是因为太钢满足了用户的这些个性化需求,客户变得更加依赖太钢,更加信任太钢。”
为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太钢在实现产销一体化的基础上,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可变“参数”。
太钢信自公司技术创新部职工郭新平说,在冶金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太钢产销一体化系统里增加了用户特殊需求参数,可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制定不同的参数,实现了更精细化生产。这也是太钢产销一体化中最大的亮点,目前在冶金行业属于首创。
营销员接到用户询单后,进一步了解用户的用途后,将与此相关信息直接在线上传送给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根据用户的特定用途并结合相应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必要时制定一对一的特供标准或钢牌号,与用户再次确认同意后,技术中心便根据技术标准制定试制方案,细化具体的“参数”要求,并在产销系统中进行配置,上述工作完成后这份订单就开始上线生产了。
用户要求的这些特殊询单,通过评审,相关人员便在产销系统内建立一个新的数据组合关系,内容包括用户名称、用途、技术标准等多项内容,经过生产后,被“固化”下来,存入产销一体化系统内,同时也记录到用户的档案中,为后期服务客户、跟踪客户建立有效的数据服务平台。
太钢拥有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后,又借助公共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覆盖面,2016年全年电商业务量已经是上年的4倍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同时,全面构建可控的海外销售网络,海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0.5%。
信息产业技术输出,推动产业多元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太钢信自公司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拥有集成控制系统、网络研发等硬件设施,同时也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了办公系统及协同工作流程软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智慧园区、社区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先进物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能力。
目前,在国内已经向鞍钢、酒钢、日照钢铁、宝鸡石油钢管公司等企业成功输出了“两化”融合专业技术咨询和ERP系统。2016年,太钢信自公司的外部业务占到了80%,比上年增长了60%。目前,在省内,太钢信自公司正在与太原、晋中、长治、临汾等地的政府机关和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相关项目合作。
未来,太钢将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全力打造“智能太钢”。太钢信自公司经理陶家晋说,太钢信自公司将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为指引,为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规划,进而抓住机遇为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将信息系统服务向供应商和客户两端延伸,贯通价值链,为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提供全面优质服务,达到“两化”融合综合集成水平,逐步向创新突破水平迈进,同步实现智能制造。同时,要立足山西省,逐步向全国拓展信息化业务,进一步发展壮大信息产业,拓宽企业的多元发展路径。(芦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