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知识大普及 还原清代太监真实生活

20.06.2014  09:13

    

    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以求换得另一种生活……

    清代应该算是太监为患比较轻的一个朝代,很可能也是太监制度最完善的一个朝代,以则例而言,就有十余部之多。对于清代太监的制度以及各种情况,以一些个常见问题作一个小问答。

     第一部分 基础

     Q:清代太监数量有多少?

    A:清代太监的人数有浮动,但是整体来说是从清初到晚清越来越少。清初的时候,清宫接收了很多明代的太监,据说数量多达九万多,所以清初时太监的数量据说是极多的,到了顺治朝晚期还有九千多人。之后则越来越少,乾隆时内务府所属太监2866人,嘉庆时2638人,光绪时1989人,民国二年七月1517人。据说明清宫廷里流传一句俗话,叫“够不够,三千六。”曾经有学者说这指的是清代宫女的数量,请踹那个学者一脚,不要相信他,这句话指的其实是太监的数量。不过准确来说,这是“理想中的太监数量”,而清代太监的人数在消耗掉前明存活之后,似乎一直没能达到这个数量。

     Q:除去宫廷外,还有哪里有太监?

    A:除去宫廷外,王府、公主府里都有太监,一般来说每个府有几十人。极个别的大臣家里也有太监,但是数量极少。另外,寺庙中有退休养老的太监,对于退休养老,见后面的问题。

     Q:清代太监的来源是什么?或者说,什么人会去当太监?

    A:清代当太监的人,一般都是穷人或者走投无路之人。来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因穷苦而自行申请净身入宫的。

    2.被父母卖身,之后被净身入宫的。

    3.被拐卖,卖给专门收小孩儿的人,之后净身入宫的。

    4.因天赋迥异(天阉)或外伤(你懂的)而净身入宫的。

    5.因犯罪,以净身为逃避追责的方式而入宫的。

    6.因故自宫的……有故事如某人跟某当铺吵架,当铺嘲笑其穷的叮当响,某人便怒而切下了xx要去当……

     Q:犯罪怎么净身入宫?

    A:据说犯了一些比较严重的罪,可以以净身为由逃避罪责。据说宫里或者王府的个别太监是这样来的。准确来讲,这是违背清代法律的,但是这种传说很多,理论基础并不很清楚。如董海川,即是肃王府的太监,据说即是因杀过人而净身避祸。

     Q:去哪里净身?

    A:清代官方有专门净身的地方,称为内务府“官刀儿匠”。除去“官刀儿匠”外,晚清还有两户“私刀儿匠”,即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方砖胡同的“小刀刘”。这些“刀儿匠”每个季度最少给宫里提供四十名太监。还有一种,是自己净身的,这种特别可怕。虽然清律严禁私自净身,违者问拟斩候,但是依然有人给自己亲生的孩子?痛?下?狠?手?……甚至有?亲?自?操?刀?的……如太监马德清,就在光绪三十一年被亲生父亲净了身……

     Q:太监有卖身契这类东西吗?

    A:有,即“验净”的时候写的“保证甘结”……

     Q:太监怎么净身的?

    A:这个问题问得好……就说官方的流程吧,有些野作坊的……自求多福吧……

    做手术之前,被x人要休养10日左右,供养很多营养品,但是饮料却逐日减少,之后每天都会跟你讲,很痛苦啊,你要不要后悔啊,讲到你烦了为止。

    手术当天,把被x人四肢捆好,用一个熟鸡蛋塞进口中,然后就……kucha一刀!据说这时候被x人就晕菜了,然后手术人赶紧“拴筋”(好吧这是啥我也不懂)。拴好后要“开门”,即用一根笔管插入尿道,然后敷药,进行调养。调养过程中,据说小便是最为痛苦的……你们懂的……

    根据一些老太监的说法,手术当天说话声音就变了,三天则毛发开始脱落,十二天就可以撤去笔管,二十一天左右便可以下地走路……

    也有对于小刀刘等“民间作坊”的手术记录,跟官方的流程有细微区别。

     Q:切了的那个啥都放在那里?

    A:好……问……题……由于古人认为这个东西必须跟着人死后进棺材,所以有特殊的方法保存……据说是……太重口了……我直接引原文:“先将割物用水洗净,用香油炸透,滤净油滴,以黄色油绸包‘八宝散’(石灰、珍珠末、潮脑、樟脑面、麝香、透骨草、沉香、辰砂等研成粉末),将油炸物沾满‘八宝散’包好,再将油绸包装在黄缎或黄布缝制的口袋内,盛在一特制木匣或金、银、玉、翠制的匣内,写上被阉人姓名、年龄、籍贯及保证人姓名和阉割之年月日、被阉人生辰八字,木匣外再裹以黄绸,用黄丝绳捆好,将匣放在一柳条编织的升内,升口覆盖黄缎或黄布,系上五色丝线,在红色纸条上写‘百岁吉祥’或‘吉祥如意’等字,贴在升上。”这个东西一般保存在刀儿匠那里,等太监富贵之后,来“赎升”,赎走之后,在其本人卧室内供上。

     Q:做完手术的太监,情况都一样吗?

    A:据说也不大一样。根据做手术的地方不同,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似乎也有留下后遗症的。晚清孚郡王府里有个小太监,因为割得手术不好,以至于每天夜内必定尿炕。顺便说下,后来这个小太监的师傅太监,听说“打板子可治夜尿症”,所以每天都惯例在他尿炕后打20板子,以至于这个小太监被打了半年,就死了……

     Q:入关前有太监吗?

    A:有的。《满文老档》里,太祖曾经提过,“诸贝勒之包衣小子幼时阉割,之后送入贝勒院内。”说明入关之前就有少量的太监,不过数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