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什么样
作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的大盂产业新城,将实现一年见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十年成城。7月2日消息,《大盂产业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已由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完成,并在太原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
一中轴两方城四组团布局
规划形成“一中轴、两方城、四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中轴”:依托中心绿带,形成集新城管理、创新、商务、文化、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活力绿轴,由北向南依次为文化展示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
“两方城”:借鉴中华传统营城理念形成南、北两个方城。北部活力方城布局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特色化的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提升新城服务品质。南部智造方城以产业功能为主,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四组团”:在两方城周边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分别为高村制造业组团、高村物流产业组团、东部物流产业组团和石岭关文旅产业组团。
建设四大产业板块
重点建设四大产业板块,实施“龙头+配套”企业培育计划。
一是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围绕北二环高速、北同蒲铁路及太忻大道,布局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板块。重点在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制造领域,以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为方向,引进相关技术及项目,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优先发展整机、整车、系统装备设计等产业,打造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
二是新材料板块。依托新城区位优势,结合太忻大道布局建设新材料产业板块。对接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积极引进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合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对接山西钢科碳纤维、博瑞泰笔尖钢、太钢禄纬堡、喜跃发等骨干企业,布局发展高碳纤维、石墨烯、超级电容炭、新型合金等新材料产业。
三是新能源板块。沿东峰路北延快速路,建设新能源产业板块。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科学布局氢能高精尖项目和创新项目。
四是通用航空板块。以阳曲通用机场为核心,布局建设通用航空产业板块。
构建多层级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一轴、两环、三心、多点”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轴”为结合城市活力绿轴,规划形成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轴,沿西干渠和纵三路形成高品质特色商业街。
“两环”为内外两条活力环廊。内环依托四条城市主干道,形成集带状公园、公共交通、城市绿道、海绵城市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城市活力环廊。外环依托城市道路和绿化廊道串联各城市功能组团,形成复合高效的公共活力休闲环。
“三心”为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轴由北向南依次形成文化展示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
“多点”为活力环廊串联的社区邻里中心等活力节点,满足城市生活需求,提供“一站式”全覆盖的优质生活配套服务。
多元住房供给体系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等住房保障制度,发挥新城作为太原吸引外来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主战场和蓄水池作用。
鼓励打造租赁住房平台,为落户新城的人员提供自主申请、类型多元的住房选择。鼓励不同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混合布置,加强社会融合。合理安排商品房、安置房、人才公寓、租赁住房等各类居住空间,统筹居住、就业与服务功能,促进职住均衡。
规划形成“两片三组团”的居住结构,“两片”分别为大盂居住片区和辛庄—南高庄居住片区,“三组团”分别为高村居住组团、景庄北居住组团和沙河村居住组团。
启动区内规划形成大盂居住片区,规划居住人口约为6.4万人。
山城林水相融的生态
规划建设“一轴串珠、双环相扣、两山环绕、多廊织网”的绿色生态格局,形成山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
“一轴串珠”即依托核心区中轴线,集聚创新要素,由北向南串联卧虎山体育公园、城市湿地公园、马坡湿地公园,打造活力景观绿轴,长约10公里。
“双环相扣”即依托46公里长的环形干道系统和河渠水系两侧绿带,融合公交、慢行系统形成内外生态环廊,生态内环依托北二环高速、纵一路、横六路及东干渠的带状绿带形成,长度20公里。生态外环依托新城北街、新城西路、横六路、新城东路及108国道绕行线的带状绿带形成,长度30公里,打造“看得见、进得去”的高品质蓝绿走廊。
“两山环绕”即依托东西两山的自然格局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植被保护,优化林相构成,保育森林生态系统。
“多廊织网”即结合新城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形成城市生态绿网,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
轴线清晰 通山达水的景观
城市总体呈现“轴环统领、通山达水、多心多组”的景观格局。
“轴环统领”即以景观轴线和景观环廊为统领,组织串联居住产业组团及景观节点,形成空间景观序列,重点打造石岭关、赤塘关、新城中心、南高庄关堡、新城入口及三畛古村六处景观节点。通过公园绿地、地标建筑、主题雕塑等景观要素,与城市和周边山体景观情景交融,打造标志性门户景观,展现新城古今交融的门户形象。
“通山达水”即依托望山廊道,西联老爷山、棋子山,东接红巉山,北望柏子山、卧虎山,并结合西干渠、中干渠、东干渠及杨兴河等河渠水网,形成蓝绿空间格局,构建山水通达的生态景观网络。
“多心多组”即结合各类功能组团中心,打造公共活力空间,分组团营造次级景观节点。
现代交通设施网络
构建“一高速、双快速、一国道”的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一高速”为现状大运高速;“双快速”为太忻大道和泥向线北延,太忻大道向南衔接阳兴大道,向北衔接忻州境内忻太大道;泥向线北延向南衔接泥向线、滨河东路,向北通过赤塘关衔接忻州;“一国道”为108国道绕行线。
构建“一高铁、一普铁、一城际”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一高铁”为大西高铁,近期利用现状大西高铁,远期客流增长后建设大西高铁复线,实现与规划雄忻高铁、太绥高铁有效衔接;“一普铁”为北同蒲铁路,承担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南北向货运交通联系,远期利用北同蒲铁路富余运能开通市域(郊)列车,服务区域组团间快速通勤需求;“一城际”为规划太忻城际铁路,支撑北起五台山南至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文旅走廊发展。
运输机场方面,通过大运高速、太忻大道、建设路等快速通道便捷联系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实现新城与机场1小时内通达;通用机场方面,在新城内规划一处A2级阳曲通用机场,主要提供航空旅游、通航作业、飞行培训、社会公益等服务,兼顾应急救援、反恐消防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