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首次发现鹭类集中繁殖地
07.06.2018 07:40
本文来源: 太原新闻网
本报讯 日前,山西省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太原发现大量涉禽繁殖。经实地观测发现,有大量的白鹭和夜鹭正处于孵化与育雏阶段,主要营巢于油松和水栒子组成的混交林之上,地上随处可见孵化后的蛋壳和喂食幼鸟的小鱼。
据介绍,鹭类巢区的功能主要供栖息交尾、做巢和喂雏等行为活动之用。选择的筑巢区一般位于湿地的附近,人为干扰不大、植被覆盖较好的树林、竹林或灌木林。本次发现大量涉禽繁殖的地方,林木植被覆盖较好,位于太原市郊,环境安静隐蔽,适宜鹭类筑巢育雏。
山西省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太原市各公园、湿地公园等水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鱼、虾、贝、螺、蠕虫和水生植物等,是栖息繁殖水鸟的主要食物来源。水鸟的食物除了鱼类外,水生植物的种子、叶、茎和根也可直接为水鸟提供食物,依附于水草群落生活的无脊椎动物也是水鸟的重要食物资源。除此之外,在水鸟的繁殖季节,茂密的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可以为其提供营巢材料及庇护场所,使其繁殖成功率得以提高。因此,水鸟与湿地密切相关,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着鸟类物种的分布,湿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也决定了鸟类物种的多样性。湿地保护是为水鸟提供充足食物、保护其栖息繁殖的重要前提。而随着交通干扰和建筑干扰等参数的升高,城市化程度上升,水鸟群落多样性和种群密度也随之下降。
山西省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观测与航拍计数,推算这一区域白鹭数量约100只,夜鹭数量约120只。此次发现大量的涉禽繁殖现象,已成为衡量太原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充分说明太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为太原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大量科学的、有价值的重要资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文来源: 太原新闻网
07.06.2018 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