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生活垃圾分类将稳步推进

15.05.2015  11:53

  5月13日,从太原市市容环卫局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全国首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太原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具体细节,太原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三大推进要点。


大分流大处理

  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源头分类投放、中间分类清运和终端分类处置等环节。目前,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经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清洁体系,初步形成了“大分流、大处理”的工作格局。

  太原市环卫局介绍,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由环卫部门组织各区将4500吨生活垃圾,分别运往两个大型转运站和两座生活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由环卫部门组织43家清运单位,用市场化手段,按照“不跨河运输、不跨区作业”的模式,每天将4万~5万吨建筑垃圾,分别运往16个渣土处置场处理;在医疗垃圾处理方面,组建了专门的机构队伍,对180家医院和千家诊所,定时上门密闭收集,并集中予以焚烧处理;在园林垃圾处理方面,则由园林部门负责,将所修剪的枯枝树叶,运往相关企业进行处理;危险垃圾,环保部门正建设危废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置。


先试点稳步推

  从2012年开始,省城每年均选定一些社区和村庄开展试点,总的原则是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以便捡拾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捡走垃圾中的有用物,减少运往垃圾场的总运量,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产生”。

  太原市环卫局表示,对于小店区、迎泽区和经济区的垃圾,考虑到运往同舟焚烧发电厂处理的实际,则基本按“可焚烧、不可焚烧”进行分类,对不可焚烧的炉渣、灰土,由各区、各村就近填埋,减少垃圾量,降低清运处理成本;对菜叶、树叶、纸张、塑料等垃圾,运往焚烧厂料仓,经5~7天发酵,增加热值后再行焚烧,提高了焚烧效率和发电量。

  今年太原市先抓10个试点社区和村庄,2016年扩大到30个试点区域,2017年达到全市区域的20%,2018年达到全市区域的40%以上,2019年达到全市区域的60%,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


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推行垃圾分类,最主要的是终端必须有足量的处理设施建设。从2013年开始,太原市加强了终端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在城市西南方向的清徐县柳杜乡东南社村,启动了循环经济环卫产业园区的规划,目前已开展规划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拟投资30多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700吨的污泥处理厂、25吨的医疗垃圾处理厂等一大批垃圾处理项目。

  同时,还在民营工业园区红沟村(阳曲县),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800吨的焚烧发电厂,目前正按程序积极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力争2016年~2017年建成投用。届时,太原市各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