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煤改气"村民纷纷点赞:告别脏乱,这钱花得值!
为根治我市冬季燃煤污染,市政府砸下重拳:从10月1日起,除热电厂和两个城市热源厂外,太原市区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运输、燃用煤炭。这意味着,我市348个村的13.4万户村民,将告别祖祖辈辈散煤做饭、取暖的历史,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日前,记者来到已经正常通气两个月的尖草坪区南下温村,听一听村民对使用清洁能源的真实感受。
“我家小院终于变利索”
这是南下温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小院,收拾得整齐洁净:院正中菜地里种着紫的茄子、绿的丝瓜,秋日阳光穿过或疏或密的叶片缝隙,折射出点点金光。西墙下一片大约10平方米的空地上,地砖明显是新铺好的,一条大黄狗正趴在阴凉里舒服地打盹儿。
“这就是我家以前堆煤的地方,乍一拾掇干净,还真有点不习惯,院子一下变得又宽敞又整齐,再也不是以前到处积着煤灰的脏样了。”女主人殷小玲指着西墙下的空地说。
“以前每到9月底,村里家家户户院门口都是大大小小的煤堆,”殷小玲介绍,“运煤车把煤往门口一倒,全靠各家自己用小车推、小桶提地往院里搬运。我和老伴两个人要紧忙乎到后半夜。大块煤要砸成小块,落下的煤面子混在土里,用不得也扫不净,一到冬天,村里小路上、各家院子里都是灰扑扑的。”
今年7月底,南下温村正式点火通气后,村里帮助村民处理了土锅炉和剩余的散煤,家家户户的院落都变得整齐、宽敞。“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感觉家里院子这么敞亮。”殷小玲兴奋地说。
“下班不再惦记捡柴火”
对于村民李师傅来说,村里改用天然气后,自己再也不用下班路上捡柴火了。
在太钢上班的李师傅,以前每天下班路上,都会骑车到附近建筑工地、建材市场、垃圾站转转,废弃的包装木箱,拆掉的建筑垃圾,都捡回家积攒起来当柴火用。“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走路看见块木板子、干枯的树叉子,都会下意识地捡回家。农村人离不了的柴火,大都是这样一点点捡回家的。一到采暖季,柴火用量更大,有不讲究的人家堆得院里到处都是,都没地方下脚。”李师傅掐手指给记者介绍,自己家里四口人,儿子媳妇平时在城里住,一到冬天嫌煤烟呛,回来得更少。老两口过冬囤6吨煤,取暖光靠烧煤根本不够用。村里人过日子仔细,家家都是煤和柴火混着用,才能对付下来一冬天。
“现在村里通了天然气,捡柴火这事儿也成历史了。”李师傅觉得自己的日子一下变松快了。“不仅村民的小家干净了,整个村庄也干净了。这样利国利民、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好事,这份钱花得值。”
“冬天带孩子回婆家住”
小李夫妻俩,这段时间正带着不满半岁的孩子住在南下温村父母的家里。夫妻俩从小在市里上学,早已不习惯农村冬天烧煤取暖的生活方式,“一到冬天,整个村子里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半夜熄了火,家里还不如院子里暖和。”夫妻俩原本打算冬天接父母到自己的新房住,既能帮着带孩子,自己家是集中供热,老人也能住得舒服点。
现在,村里通了天然气,小李夫妻俩心头顾虑也打消了:“前两天施工人员给新安的壁挂炉打压测试,半个多小时暖气片就热乎乎的,而且每个房间都有调控设备可以随意调节温度,跟集中供热一样方便。今年冬天,我们打算带孩子在婆家过冬。”
“村民心里都有杆秤”
6月19日,尖草坪区向阳村、南下温村、杜家村等8个行政村9000余户村民的煤改气工作陆续开工。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工程公司的马秋生、宋卫军两位工程师,从工程队进场开始,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负责入户摸排、材料进场、工程施工等各项统筹工作。
“工程刚开始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城边村‘煤改气’施工环境复杂、条件落后,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工程量。村民每家户型、厨房位置不统一,有的居民家中表后燃气管道就需要安装40余米,我们必须‘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施工’。多亏有各村村干部,前期积极配合燃气部门作宣传,施工期间帮助施工队做协调,工程才能进展顺利。”宋卫军介绍,目前,煤改气工程已进入采暖设备安装的收尾阶段,预计全部工程将于10月底前完成。
施工过程中,难免遇到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和不配合。马秋生翻出自己的手机通话记录,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要和施工方、村干部通150多个电话。村民祖祖辈辈都用散煤做饭、取暖,一下子改变方式,还要承担费用,有个别人难免想不通,经过反复沟通后,村民一般都能做通工作。
“其实村民心里都有一杆秤,取消土锅炉,改用天然气,费用方面政府补贴了大头。”马秋生介绍:“安装燃气壁挂炉,每户村民出1900元,政府补贴1万元。天然气每立方米价格2.26元,一个采暖季政府给每户最高补贴2400元。对大多数村民来说,每个采暖季每户花费3000多元就够了,费用不比以前多。用上天然气,冬天太原空气质量就能提高;村子里小环境变好了,每家每户取暖干净又安全,这样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利的事,大家怎么会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