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手足口病或出现小高峰 出现状况需立即就医

15.07.2014  10:58

        近日,太原市卫生局通报,太原市4月1日至6月22日,手足口病病例较去年同期的1981例增加到5087例,增幅达156.79%,部分学校出现聚集性病例。

        7月14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科长梅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镁硒,了解到,根据2至3年一个周期的流行规律,今年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7月的发病率有可能进入到高峰,流行高峰还将持续到10月以前。专家提醒,家里3至5岁的孩子如果连续3天高烧不退,并且有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心烦

        两个孩子都得了手足口病

        家住南内环街某小区的许美霞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珍珍4岁,在1岁多的时候就得过手足口病,小女儿点点8个多月大。“6月28日下午,珍珍从幼儿园回家后,晚上有些低烧,我当时并没有在意。第二天,珍珍又说嗓子疼,我还以为孩子上火了,还埋怨她有些娇气。”许美霞说。

        6月30日下午,刚回家的珍珍又说嗓子疼,许美霞这才发现她口腔里有两三处指甲盖大小的疱疹,赶紧抱孩子去了社区医院,医生当时就说可能是手足口病,建议尽快到大医院就诊。

        第二天早上,许美霞看到珍珍口腔里的疱疹没有减轻的迹象,脚上也出现了七八处疱疹。更让她担心的是,小女儿点点的臀部也出现了疱疹,手上还有两个。

        该不会是两个女儿都得了手足口病吧?心急火燎的许美霞赶紧带着孩子们来到太原市儿童医院。经医生诊断,两个孩子都感染了手足口病。“医生当时说珍珍是手足口病的中期,点点是初期,开了一些中成药让回家服用,并叮嘱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就再到医院。”许美霞说,经过一个星期的服药,珍珍已经完全康复,点点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两个女儿为什么会传染上手足口病呢?许美霞分析可能有两个途径,最早发病的珍珍有可能是在幼儿园感染上的,最近几天听到别的家长说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而且幼儿园原计划8月放假,现在由于一些孩子患病已经提前放假了。第二个途径可能是孩子经常在小区里坐摇摇车,每次都是和许多孩子一起玩,一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别的孩子就有可能感染。

        ■探访

        医院里小患者人满为患

        省儿童医院是手足口病患儿住院的定点医院。7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医院住院部,这里用人满为患形容并不为过,就诊的患儿大都戴着口罩,以免交叉传染。

        一名患儿家长告诉记者,自己5岁的女儿前几天有些发烧,没两天就发现手脚和嘴边出了小疹子,听说幼儿园别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就赶紧带孩子到省儿童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因担心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向幼儿园请了假。“从4月开始,手足口病患儿就开始多了,进入5月后,手足口的病人几乎成倍增长,我们病房的七八十张床位不够用,天天得加二三十张床,有时走廊里都是床。忙时还调来别的科室的医务人员,这两个月基本上都是这种状态。”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镁硒说。“太原市从4月开始小患者明显增多,并且出现一例死亡。由于流行人群多,难免会出现重症。我们将在太原市各区县进行抽样检测,分析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按照流行规律分析,太原市明年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应该有所降低。”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科长梅林说。

        ■预测

        3至5年会出现小高峰

        每年3月底,手足口病开始高发,到四五月达到高峰。根据流行病学规律,一种传染病每隔3至5年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在2009年达到高位,2010年开始下降,2011年到低位,2013年大幅减轻。据此推算,今年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手足口病今年高发是全国性的,而该类病毒喜欢温暖气候,天气越热越活跃,很容易引起传染,每年的7至9月达到最高峰,尤其是7月高温高湿,发病率往往能进入到高峰,太原市近几年的情况都是这样。

        ■传播

        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染

        手足口病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给健康人,但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的。

        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具和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果几个人共同使用,就会发生日常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只有肠道病毒71型会引起脑炎、脑膜炎等。

        ■预防

        “15字方针”要牢记

        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15字方针”,也就是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病毒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另外,家长除注意让孩子多洗手外,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因为,如果家长感染了病毒,自身可能不发病,但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