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微饭店冬日遇冷 期盼社会整体经济出困境
太原小微饭店的发展如同人类的存在,有死有生,有关门的,就有新开张的。费用高,利润低,食客稀
A 一晚也就三五桌
“总共136(元),给130(元)就行了。”2015年12月27日晚9时许,太原市双塔寺街某粗粮馆里,经理兼大厨老刘对正在掏钱结账的记者说,“饭菜味道还行吧,以后有空就过来吧。”招揽回头客之情溢于言表。
在服务员给记者找钱间隙,老刘端过来两杯浓浓的苦荞茶,说:“要是没甚着急事,就喝了这茶再走吧。醒醒酒,落落汗。”
年近花甲的老刘十分健谈,他自我介绍说,早年在部队干的是炊事员,复员后进了太原市一家集体企业,还是被分配到食堂,继续干炊事员,所以他“对做饭非常在行”。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所在的企业改制后,工人大都下岗,食堂被迫停办,于是他买断工龄,脱离了企业,到一小饭店打工。两年后,他受“发小”之邀,跟其到大同做煤炭运销生意。由于赶上了前些年煤价暴涨的好时机,尽管只是“给弟兄跑跑腿、打下手,十几年下来,还是挣了不少钱”。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近两年,煤价大跌,煤炭难销,前年年底,他的“发小”决定转行做其他生意,邀他加盟入股时,他以“自己年龄大了,后半辈子想开个小饭店,不管赔赚如何,起码自家混个‘肚儿圆’”为由,谢绝了邀请。不久,他拿出100多万元接手了这个饭店,经过简单装修和更换、添加部分设施设备后,于去年5月开门迎客。
“唉,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说,“当初我决定接手这个饭店时,‘发小’坚决反对,说你一个食堂师傅,开的哪门子饭店,你懂经营管理吗?我父母也反对,‘你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这些年挣下的钱也够花了,就省省心吧’。而我认为自己不仅会做饭,还干过食堂管理,觉得开个小饭店,应该没啥困难。再则,我调查了这个店周边的环境,不仅有几个大社区,还有大商场、大医院、大的机关单位,消费能力强,所以就不顾他们反对,接手饭店了。哪知道开业至今,赔得一塌糊涂。”
老刘开张第一个月,就赔了几万元。“我想,干饭店嘛,亲朋好友来白吃白喝一顿是正常的,聚人气嘛。开张第二个月又赔了,我又想,咱毕竟是平生头一次干饭店,没有管理经验,就当交了学费吧。开张第三个月还是赔,我请教了专家后,把饭菜质量、价格和进货等各个环节都梳理了一遍,又到周边的大小饭店暗访了一圈,这才发现赔钱的根本原因是来的客人少、员工工资高、饭菜利润低。眼下冬天了,生意更不好做了。”
记者注意到,这家饭店就餐面积近100平方米,设有2个8人桌小包间,一个摆放22张4人用小条桌的大餐厅,但当晚也就三五桌客人。记者同来的朋友曾任太原市某大酒店经理多年,对餐饮经营十分在行,“按这个餐厅的规模、布局和它饭菜的品种、价格,加上聘用人员费用,这个饭店中午和晚上必须各走满一台,换句话说,就是它每天的营业额必须做到5000元,才能不赔钱。”
B 提前回家过大年
相对于老刘的窘况,太原市亲贤西街的小微饭店更难过,它们被客流稀少和高额房租所困扰,入冬以来,已先后有多家关门歇业,店主和员工已“提前回家过年了”。
2015年12月26日中午,记者在该街看到,不足一公里的距离,街道两边林立着近50家各式餐厅和饭店。然而与招牌不和谐的是,多家饭店、餐厅都已关门歇业。有的甚至贴出“回家过年,房屋转租”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