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实现“一村(社区)一名研究生”全覆盖
近日,太原市委组织部发布消息,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省校合作”“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的重要部署,立足省会城市“首位度”定位,着眼“最基层需要人才、大学生需要就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实际,挖掘编制资源,多措引才用才,引进和招聘1395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村(社区)工作,实现“一村(社区)一名研究生”全覆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留足编制
市统筹、乡尽用、县兜底
太原全市使用乡镇(街道)事业编制招聘的研究生总数是1395人,但乡镇(街道)能拿出来的编制只有1117个,剩余的278个编制从哪里来、怎么用?
太原采取的办法是全市统筹、乡街尽用、县级兜底。市级统筹调控,即:市级层面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重新核定各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额,明确每个县区核定一定数量事业编制建立“周转池”,统筹调控所需编制资源。乡镇(街道)应用尽用,即:101个乡镇(街道)开展全面摸底,理清事业编制数量,应用尽用、能用尽用,切实用足编制资源。县级周转池补位,即:各县(市、区)调配编制“周转池”,按照“县编乡用、专编专用”原则,通过减上补下,为缺编乡镇(街道)保障编制,6个县(市、区)通过“周转池”补足了278个编制缺口,实现了全员有编有岗。
覆盖村社
引一批、招一批、补一批
为避免出现经济发达、条件优越的地区与相对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之间人才不平衡现象,保障招聘的研究生覆盖所有村(社区),太原市采取了主体靠引才、差额靠招聘、空缺靠增补的措施,分批次、稳步推实现全覆盖。
专项引进一批——太原抓住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契机,设置村(社区)工作岗位,通过综合素质测评、面谈等方式,引进30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对地方较偏、无人报名的岗位,通过“两轮选岗”进行调剂(进入面谈未被聘用的,根据成绩排名先在所报县区范围内进行第一轮选岗,然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第二轮选岗),为古交市、阳曲县、娄烦县的村(社区)调剂328人。目前,已有1145名研究生到1130个村(社区)工作,覆盖率达81%。
公开招聘一批——太原在市级统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对各县(市、区)未覆盖的村(社区),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形式予以补足,今年招聘的265人到岗后实现全覆盖。对于偏远地区、报名人数少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娄烦县,适当将学历放宽至本科,并同步配套学历提升有关政策。
动态增补一批——太原市各乡镇(街道)每年年初统一摸底登记,对因人员流动、转岗或新成立社区等出现空缺的,及时上报县级组织、编办、人社等部门,在当年事业单位招聘中招录补齐。
管用结合
市保障、县乡管、村社用
研究生到村(社区)任职后,如何把人留住、管好、用好,是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太原市依靠市级政策保障、县乡统一管理、村社培养使用的办法,确保人才留得下、待得住、干得好。
市级出台政策“留人”,主要有3个方面:待遇保障“留人”,按照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购(租)房补贴等,硕士研究生5年内最高享受31万元人才补贴,同时通过建设2500套人才公寓、定向团购住房等方式,帮助解决“住”的问题;组织关怀“留人”,出台服务管理政策,明确定期举办节日团拜、交流座谈、演讲比赛等活动,提供慰问帮扶、疏导思想、解决困难等服务;政治激励“留人”,对业绩突出、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时,符合条件的可作为换届人选,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县乡健全机制“管人”,主要有3项机制:精准培训赋能机制,把到村(社区)任职的研究生培训纳入本地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层分类全覆盖培训;“导师帮带”机制,挑选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善教会带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导师,“一对一”带、“手把手”教;跟踪考核管理机制,县级出台管理办法,明确职责任务、日常管理、年度考核、学习培训等方面要求,用制度“管住人”。
村社拿出岗位“用人”,对在村(社区)工作期间培养成熟、党员和群众认可、符合条件的,经村(社区)党组织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研究、县(市、区)委组织部考察同意后,依法依规选任为村(社区)“两委”干部。在2021年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有72名研究生进入班子,其中43人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太原市以统编引才为突破口,聚焦留管用全链条发力,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缓解了基层后备力量供需矛盾,为加强城乡基层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