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今冬为何雾霾重 专家:这是种城市“富贵病”
雾霾在污染扩散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突出
进入今冬采暖期后,北方地区大范围雾霾天气频发,京津冀等地区最为严重,而太原也是重灾区的常客,曾两次启动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如果说雾霾是一种城市的"富贵病",那么今年太原就比往年"病"得有点重,这是为什么呢?14日,太原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施建华工程师就此作了解释。
这是种城市“富贵病”
“雾霾天气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一般在污染扩散条件较差的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施建华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道。
他说,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从全国雾霾的分布来看,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鲁和川渝等地区出现的较为频繁和严重。污染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耗、机动车保有量和工业污染排放等都会较多,而在工业企业和人口密度都相对较少的农村地区,污染排放少,在同等气象条件下,发生雾霾天气的可能性要小很多。此外,现在的城市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也加重了雾霾现象。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作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特大城市,有这种“富贵病”不足为奇。
燃煤采暖加重污染
太原市作为北方城市,采暖期的燃煤污染一向是制约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瓶颈之一。每年一到采暖期,大量燃煤采暖锅炉投入运行,尤其是数以万计的城中村土小燃煤采暖锅炉,没有任何的环保设施,低空近地面排放,煤烟型污染十分突出。
施建华说,与燃煤量增加相对应的就是污染排放量的增加。在污染排放增加的情况下,太原三面环山的地理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而冬季频发的逆温天气又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在静风天气,这就相当于污染物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积聚,势必造成污染物的累积,使空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频发。
"暖冬"不利污染扩散
“刮风少、气温高和降水较多是造成今年比往年雾霾天气多的原因之一。”施建华说,现在已经是12月中旬,在往年,这时候早就穿上保暖效果最好的冬装了,但今年有不少人连毛衣都没有穿,可以说这个冬天不太冷。
市气象台统计数据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11月份平均气温高0.3摄氏度至1.7摄氏度,1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高0.7摄氏度至1.8摄氏度。
气候暖和意味着冷空气比以往少,静风天气多,这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此外,今冬降水较多,虽然降水过程有利于空气的净化,但降水之后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受吸湿增长效应影响,加重了 PM2.5 污染,也加重了雾霾。
太行山是个"保护层"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PM2.5 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 PM2.5 具有吸湿增长的特点,即湿度大可以加速大气中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增大 PM2.5 的浓度。所以说,湿度高是造成地处华北平原地区的京津冀等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建华说:“太行山对于太原就相当于一个保护层,阻隔了来自华北平原的水蒸气和污染物的迁移。”除了湿度较高以外,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工业企业排污量、机动车保有量等都高于西部地区,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太原的雾霾天气相对于京津冀地区要轻一些。此外,太行山的阻隔作用是双向的,它也阻挡了本地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他说,今年我市雾霾天气频发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可以随着冷空气的入袭,长期可以随着城市环境治理成果的显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好转,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