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练手,要行动更要创意
曾听一位大学老师讲,他们学校有一名从农村来的学生,因为家庭特别困难,就一边学习,一边开始卖豆浆,很快就创业有成。
在大学里,类似的创业练手者大有人在,其中也不乏一些成功者。大学生为创业就业练手当然好,但行动之下,若有创意则更好。
报载,5月15日至17日,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意市集进行集中展卖,共设了200个摊位,其中有16个是“创意百家”项目摊位,不少摊主卖断了货,甚至有企业前来大量扫货。“创意百家”去年在该校推出,今年便成为创意市集的最大亮点。
报道中还说,一开始,创意市集手工类商品很多,但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有了市场意识,就变成什么受欢迎卖什么。这与开展创意市集活动的初衷是背离的,只会培养小摊主,而难以培养出设计师。因此,学校才推出“创意百家”项目,首批资助20多个项目,最高金额1万元。
显然,太原理工大学这种做法才是正确引导,笔者也正是读了这则报道,联想到之前所闻,才深有感触,有感而发。从效果看,“创意百家”项目功不可没。因为学校此举,的确能够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进行原创设计,推动自主创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结合专业学习,推动学生了解市场和生活实际。
创意变为成果不简单,进一步走向商品更不易。前后差不多时间,同样性质的活动,2015中国·洛阳(国际)文化科技创意展览会举行,虽然不少大学生创意作品亮点频现,但多用于参展,售出的更少,很多作品只是被老师收藏。
相比之下,太原理工大学在新校区举办大学生创意市集,虽然规格不高,地理位置又较为偏僻,却不少摊主能卖断货,甚至出现企业前来大量扫货的一幕,显然要更胜一筹。这与该活动已经坚持6年,校方从一开始就要求准入商品具有原创元素,并适时推出“创意百家”项目大有关系。
所以,仅有创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保护创意、利用创意、带来效益,特别是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今天,创意越来越成为创新的内在活力源泉所在,更应多方重视。因为省市创新、企业创新,归根结底是社会组织的有机化过程,而创意正是基础层面的社会有机化。实现省市创新、企业创新,须臾离不开创意基础。
再者,没有创意,就不会诞生专利,更难以形成品牌。目前《山西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已印行,要求今后5年内,全省的有效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中国驰名商标、山西省著名商标等皆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重视创意人才、留住创意人才。现实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施展才华的平台有限,迫于就业或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告别最初的“创意人生”梦想,这一幕屡屡上演,也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