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新旧矛盾交织叠加,越是这样越要强化法治在整合社会成员意志、凝聚各方共识上的独特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围绕建设法治体系的目标,加大法治监督力度。”今天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臧世凯建议,通过修订地方组织法等基本法律,健全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的实体和程序规范,把宪法赋予的职权细化实化。进一步深化人大监督工作,以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为核心,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法治的力量充分得到彰显。
臧世凯说,一年来,人大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一样在法治轨道上大步跨越,呈现出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协调推进、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上层与基层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法治的引领推动作用更加凸显。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既站位高、又接地气,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制度要求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大势,全局性、思想性、实践性都很强。
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安徽团代表们积极围绕发挥人大立法主体地位、开创监督工作新局面、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等积极建言,提出了很多加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建议,尽快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拓展监督工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发挥人大代表建议在推进工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公司董事长杨桂生说,代表所提建议都经过代表认真调研,反映的是老百姓的声音,但是有的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应当分门别类梳理代表建议,对意见较为集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认真督办。
发挥人大立法工作的主体地位是代表们热议的另一个话题。
“增强人大立法力量,提高人大立法工作能力,需要加强人大立法队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委书记张曙光建议,要抓住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机遇,大力加强各级人大法制工作队伍建设。
“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存在碎片化,建议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专门法律。”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平认为,要让释放的“法治红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就要加快一些保护老百姓尤其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进程,而这类法律的制定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因此,加强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立法广度和深度。
“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要以‘四个全面’为坐标定位导航,推进人大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说,新形势下,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党和人民对人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大应抓住民主法治建设中重要环节更好履职尽责,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发挥代表在反映民意、维护民利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制日报记者李光明)
责任编辑: 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