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长安模式”
7月2日,中宣部、文化部在上海召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机制经验交流会,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是参会单位中唯一一个镇级单位。长安镇镇长郭荣新介绍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安模式”,引起与会者的关注。近年来,该镇大胆探索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运营新机制,为市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榜样和标杆。
“一体多能”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长安镇地处珠三角前沿,是制造业名镇。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人口在这里聚集,高峰时超过百万。目前全镇户籍人口4.6万人,外来人口63万人。
为确保城市文化发展、市民文化素质适应城镇化进程,从上世纪80年代起,长安镇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工作,将每年财政收入的6%用于文化建设,在镇中心区建成了长安文化中心、长安广场、长安图书馆、长安公园等文化设施,拥有5个“中国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长安镇注重为群众提供便利、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镇宣传文体局联合文广中心、体委、文联等部门及社会组织,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建立起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新机制。
长安镇将图书借阅、艺术展览、培训教育、讲座演出、文化交流等功能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形成了“一体多能”的文化综合体服务平台。拥有近30万册图书的长安图书馆打破单一书刊借阅的格局,设有长安影像中心、饶宗颐美术馆(展览厅)、长安文化学堂等特色功能场馆,其中长安影像中心内设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创作基地、《中国摄影家》南方(长安)影像学术中心、中国摄影家协会(长安)画廊、中国摄影出版社长安书馆等。该馆经常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幕、剪彩,定期举办“长安文化学堂”,馆内的“长安艺术创作中心”“影友之家”每年举办书画、摄影等各类展览40多场次。
在社区,长安镇建设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整合图书阅览、党员教育、法律援助、体育健身、卫生计生、便民服务等资源,通过阅览室、舞蹈室、健身室等功能室和常态化的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享受家门口、零距离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上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有阅览室、健身室等25个功能室,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长安镇还在长安广场的大榕树下,建设了玻璃幕墙的“榕树下文化空间”。这里设有市民书吧,市民可免费阅读,还可以参加图书漂流、亲子阅读、读书分享等活动;这里配有Pad+数字图书馆互动服务终端(迷你云图书馆)和免费WiFi,读者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以下载数字图书;这里还定期举办文艺培训、文艺志愿演出和展览展示活动。
最近,长安镇又成立了文体管理有限公司,准备通过企业化、市场化、高效率的运作方式,把长安体育公园(体育馆)建设成为集文化体育、综合培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打造长安城镇化成果新地标。
满足多元需求的“文化菜篮子”
长安人来自五湖四海,文化需求复杂多元。长安镇精心筹划文化活动,整合各系统资源,形成有机整体,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已形成三年一次大型文体活动、两年一次大型赛事、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运行机制。去年举办的长安镇第五届文化艺术节整合所有文化场馆及各艺术门类,在9天内举办了126项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活动,覆盖到基层社区、校区、厂区及一线单位,共有近万名市民登台演出、近百万人次参与。
长安镇大力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出彩长安·广场周末SHOW”、08剧场演出等活动面向社会公开采购。“广场周末文艺演出”创办于1999年,先后演出700多场,观众累计近150万人次。2014年,长安镇将“广场周末文艺演出”更名为“出彩长安·广场周末SHOW”,零门槛开展竞争性采购,全年共演出28场。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这个曾依赖行政力量推动的文化活动品牌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一家演出单位的负责人感叹道:“我看到政府这样支持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很感动,也很激动。”
2013年起,长安镇推出文化志愿大篷车进“三区”活动,实施“订单式”文化服务。全镇各文体协会和文艺工作者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菜单”,供社区、企业和学校“点单”,再由文化部门以文化志愿大篷车的形式送进社区、厂区、校区。文化志愿大篷车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受到了居民和企业员工的欢迎。
长安镇的“文化菜篮子”总是满满当当。镇图书馆每年举办各类展览近30场,年接待读者过百万人次。2014年,全镇公共电子阅览室上机使用42080人次,累计上机时间45641小时;文化站共举办18场文化“大舞台”活动、5场文化“大超市”活动、29场艺术展览、3场“百场公益培训”、22场“千场文艺演出”、160场“万场电影”。据调查,2014年有76.4%的长安市民参加或享受过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长安现象”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担负着全镇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重任的文化宣传部门有些力不从心。为解决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长安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好、专兼结合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其中,专职人员近400人,各社区都配备了1名文化专管员及2名文化志愿者。
除了政府主导的人才队伍之外,长安镇还通过培育发展文体协会强化队伍建设。1991年5月,长安镇成立了第一个文体协会——大学生联谊会。此后,各文体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长安镇共有17个文体协会,会员2308人,其中,有国家级会员47名、省级会员111名,建成了以协会会员为骨干、人数达200多人的长安文化志愿服务队,另有业余文体社团249个。
在文化宣传部门的培育和扶持下,长安镇各文体协会迅速成长,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协会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举办名家讲座、与爱好者座谈、送文化下乡、录制电视节目、作品巡回展览、免费拍照素描等形式,普及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根据自身特长,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少儿体操协会专注于加强少儿艺术教育、普及少儿基本体操;戏曲协会、棋牌协会侧重对老年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反哺”作用,形成了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长安现象”。(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