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城镇化助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26.08.2014  10:18

内容提要 :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2013年,全省各县(市、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坚持把城镇化作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升功能、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体系,使城镇化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特色城镇化发展,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新型城镇化旨在通过城市集聚效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实现“人的城镇化”。加速推进县域城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科学规划,超前布局,推动县域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高点定位

孝义市围绕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和孝汾平介灵城镇组群布局,主动对接环太原都市圈城际快速交通,着力打造沿孝河、汾河的生态、经济、旅游走廊,建设具有中国气魄、苏州风格、孝义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区域中心城市。完成市域城镇化规划,形成“以水库、孝河为东西绿轴,跨河、沿河、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开启了北方城市难得一见的“一河两岸、沿河环湖”滨水生态园林城市新格局。

(二)全域布局

孝义市统筹经济社会、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五规融合”,编制完成《孝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纲要》,形成了引领全市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集镇、社区化中心村”三个层面梯次推进,加快实施了以主城区为龙头、4个特色中心镇为支点、20个社区化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辐射的“1420”工程,一体化融合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孝河、兑镇河、下堡河为主脉的三大城镇带。

(三)系统规划

右玉县依据《全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县城天然气规划》等专项规划,推进实施了拆迁改造、路网建设、住房安居、新区绿化和基础设施配套等18项重点工程,实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专业规划的基本覆盖和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的全覆盖,建立了类型丰富、层次多样、覆盖面广的城市规划编制新体系。

    (四)突出特色

距太原50公里的太谷县,以“率先建设山西中部最具幸福感的精品城市”为目标,按照“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全力打造省城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实施县城向北扩展,构筑山水轴线,努力建设山水太谷、人文太谷、科技太谷。

二、加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一)创新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以往城镇化建设中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投资体制已让地方政府债务不堪重负,“小马拉大车”的现象频现,有的甚至演变成为“债务危机”。鉴于此,柳林县按照“政府创环境,主体多元化,市场经济运作,农民最大收益”的思路,积极探索和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最终形成“政府投资引导、专业运作管理”的投融资模式,缓解债务压力,为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二)加大城建资金投入力度

河津市在城市供热方面投资2.3亿元,建设第一、第二热源厂,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00万平米,财政年承担运行费用近2000万元;城乡清洁工程方面,投资1000余万元,为全市148个行政村配备清洁车和保洁员,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负担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行费用;农村建设方面,每年安排100万元补贴农村公用电费,农村基础建设、农村环境面貌、农民生活条件全省领先。

(三)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镇对外形象

朔州市朔城区十分注重城市管理,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完成市区10余条城市道路和9个小区的绿化达标任务,完成15个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开发路南出口等四条道路四大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完成14条街道人行道铺装改造,完成980多家沿街门店牌匾整治,完成12条道路亮化工程,新增路灯1400基。城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三、积极探索制度改革、机制创新,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一)构建“多中心、组团式”可持续城市发展形态

灵石县实施旧城、新区、古镇组团式拓展,三管齐下力争脱胎换骨展新颜。旧城品质不断提升,总投资21亿元、总面积101万平米的存山启明城、畅青苑小区、贵都财富中心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完工;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与北京首创集团合作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古镇旅游策划、景区总体规划、核心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核心区域6个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全面铺开。

(二)具有特色优势资源的县域进行因地制宜的城镇化

针对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明显的县,其经济发展应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繁峙县中部的砂河镇是我省的东门户,五台山的北大门,京津冀的后花园,也是晋北十分重要的交通旅游枢纽。2013年繁峙县委、县政府投资4.1亿元将砂河镇打造成“国家卫生镇”,并逐步将该镇打造成全县工业经济、陆空交通、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的中心,以砂河镇为依托,构建京津冀东部门户,优先发展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文化产业、本地产品加工等特色经济。

(三)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新方法

按照“区域相连、产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曲沃县把里村镇作为试点,将全镇15个行政村划分为千栋大棚蔬菜区、万头猪养殖区、万亩红提葡萄种植区3个“作业”单元,对每个“作业”单元实行“片区作业法”,片区长由镇干部担任。镇党委、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直接把服务农村小康建设的职责、权限下放给片区长,凡是属于“片区作业”范围内的工作事宜,全部由片区长牵头负责,让片区长一职多能,成为本片区工作的“司令员”、“协调员”、“服务员”。对涉及信访稳定、民事纠纷、突发事件等相关事宜,直接在片区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大大方便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

    (四)把建设高效新型社区作为加强城镇社会管理一个重要切入点,巩固发展和稳定的成果

朔州市朔城区始终坚持把社区作为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阵地。2013年继续推进43个高标准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建设,不断理顺工作职能,完善管理制度。还将近几年录用的大学生村官、司法员、民警、计生员、巡防队员、劳动保障员等,全部充实到了社区,为有效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良好局面

孝义市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全市48个社区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和协警,将疾控、民政、劳保等部门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建立起15分钟便民服务圈。社区网格化管理改变了过去社区工作人员挨家走访、逐户记录的落后状况,使社区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社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四、着力保障民生,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城建中涉及的拆迁问题始终本着依法征收,让利于民的原则,决不牺牲群众利益

      中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中阳县“两路两片区一交通枢纽”城区重点项目建设领导组及指挥部,充实了拆迁安置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拆迁工作,出台了《中阳县城区重点建设项目房屋征收及补偿暂行办法》。拆迁中坚持抓领导、领导抓,分组包片责任到人,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做到了领导到位,群众信服、百姓满意。  

    (二)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力争做到公正公平     

城乡低保工作关系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河曲县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清理工作。通过四个阶段的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清理整顿,切实做到低保对象准确化、保障标准合理化、审批程序规范化、信息档案真实化、保障金发放社会化。

    (三)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古县积极部署工业企业、建筑、交通、农业、公共机构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等环保专项执法活动,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燃煤锅炉、营业性炉灶、城区饮食摊点、建筑施工、农村面源污染、饮用水源地等区域的治理力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四)注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居民人文素质提升

晋城市城区积极推进文化低保、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十项文化工程。建成钟家庄、北街、西上庄三个基层文化站,改造了40个村(社区)文化场所,成功举办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程颢书院的修缮保护工程也已开工建设。河曲县则深入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

    (五)紧抓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安全是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是责任,是比泰山还重的责任;是红线,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红线。”这是李小鹏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安全生产作出的庄严承诺。朔州市朔城区坚决落实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共开展两轮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和128次专项检查,关闭非法企业46家,全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以城镇化为推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对县域城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更好地推进县域城镇化有了更客观的把握:

第一,强化制度与规划系统设计。要坚持城乡“一盘棋”,科学编制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规划。要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广征民意,凝心聚力,把规划做优。要注重规划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的科学衔接,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要强化对规划管理的刚性约束,保持严肃性,减少随意性,避免换一任领导就变一套思路。

第二,差别发展,以“别”取胜。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域城乡体系规划、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和城镇布局,科学制定出能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县城、乡镇、行政村三级发展规划体系,避免同质化。

第三,推动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必须把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统筹起来,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状况、民俗、民情、自然地貌等特点,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集中项目和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基础较好,集聚人口潜力较强的镇村建设,不能普遍撒网,村村照顾,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第四,加快土地制度创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商业用地和新型农村用地的调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指标,在确定一定时期建设用地总量不变前提下,对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的商业用地和新型农村社区指标应适当倾斜。同时要结合镇村发展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强化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实施,达到建一片成一片,建一片成一景,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多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一要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建设,在投资审批、土地、财税扶持方面给予公平待遇,通过采取招标、让民间资本直接参与、特许经营等方式构建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新机制;二要允许有条件的重点镇探索设立城镇建设融资平台,鼓励重点镇整合打包优质资产,注入县级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第六,稳步推进农民有序市民化。农民向城镇的转移必须要统筹安排,要从主攻方向、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要将农民向城镇转移与农民就业、转移后生活改善等联系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市民化,防止出现以土地城镇化和户籍城镇化为表象的农民“被城镇化”。(责任编辑:贾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