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的太原样本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调查文章《太原城中村改造从11年3个村到半年37个村:“剧情”是如何反转的》。
太原城中村改造牵涉170个村,过去11年只改造了3个,今年3月开始,仅用半年多时间,37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拆除,41个村已启动回迁安置楼建设,开工面积达564万平方米、5.1万套。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安置,没有出现信访、上访问题,群众纷纷点赞。
2015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太原城中村改造最新进展如何?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哪些故事令人感动?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1、“这个不起眼的村,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11月 28日,建设南路狄村街口,“狄仁杰故里”几个大字闪闪发亮,走进村子,随处可见的拆迁宣传语:“早拆迁早主动,早改造早受益”,“全村上下齐奋战,建设宜居新家园”……
村子里多数人家已经搬空,目光所及处,四五层楼分割成的密密匝匝的小房间露出原本的模样。张建军正在将他为数不多的行李一一打包,他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 7年,这是他第 5次搬家。
“本来早就该搬了,前一段时间出差一直没顾上找房子,好不容易租到了,趁周末来搬家。”张建军和记者聊了起来。“很多人觉得城中村脏乱差,但如果没有这里,我的所有梦想都无处落脚。”
2008年,张建军从中北大学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城中村。“工作换了好多,基本上都是在附近的城中村租房子住。第一次租在大王村,总共也就10平方米,一张床加一张桌子,没有电视。但这对我来说不重要,我看中的是它便宜,当时一个月挣1600元,300元的房价对我来说,已经是上限。”“村里有村里的好处,你看,楼下就是小饭馆,理发店、水果摊、早餐摊,啥都有,价格还便宜。无聊的时候,和同学在楼下吃个烧烤,喝个酒,也就一天天熬过去了。”“这次搬到哪里?”记者问。“现在有女朋友了,马上就要结婚了,给人家买不起房子,但总得租个像样的,我现在电脑城工作,就在新建南路上的一个小区租了个50平方米的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能洗澡,有暖气,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下一步想两个人再好好奋斗几年,攒点钱付个首付,咱也买个小户型。”张建军笑笑,眼含希望。
类似张建军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他们是生活在城市水泥森林深处的群体,城中村是这个城市最初接纳他们的地方,尽管嘈杂、混乱,甚至连阳光都是奢侈品。但他们在这里开始了第一份事业,第一段爱情;他们在密得透不过气来的出租屋里拼命呼吸,在最无望的日子里向上生长……
2、太原究竟有多少个城中村?
在太原市城市规划区360平方公里范围内,城中村就有170个,土地总面积达191平方公里;而在太原市3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有109个,总面积达97平方公里,占到建成区面积的近1/3。
目前,太原全市约有95万群众生活在城中村中,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9万人,占城六区常住人口的1/3。
太原城中村无论是数量、面积还是所占比重,在全国省会城市绝无仅有。这些“都市里的村庄”,游走在都市和村庄之间,是许多外来人口的梦想起飞之地,也因其环境卫生、人口治安、管理等问题饱受诟病。
数据显示:
60.1%的城中村未能使用天然气;
76.3%的城中村没有配套的市政污水管网,每天产生污水9.83万吨,大多直接排入城六区的11条主要支流,最终流入汾河,是导致汾河出境断面水质劣五类的重要污染源;
58.4%的城中村仍采用自备锅炉或直接燃煤供热;采暖期间,城中村年燃煤消耗60万吨,产生二氧化硫1.5万吨、排放烟尘1.87万吨,分别占全市的24%和40%;
城中村日产生活垃圾1916吨,占全市的42.6%,其中,85.6%的生活垃圾没有纳入城市整体管理,是藏污纳垢、环境脏乱差的重点区域。
……
生活在城中村的人,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仅有一街之隔的现代化城市,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
3、五年计划,整村拆除吹响集结号
今年3月,太原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3月2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动员会召开,参会的600多人中,除了相关职能部门、乡镇领导,更多的是涉及拆迁改造的全市170个城中村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这是春节假期之后太原市召开的第一场大规模会议,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大幕由此开启。
动员会上,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表示,“城中村虽然已经完成了村改居,但只是形式上的‘城市化’,在实质上和形态上都没有和城市真正并轨。”吴政隆表示,城中村环境面貌破烂不堪、基础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形象、功能和服务,而且影响全市的统一规划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和焦点,已成为城市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一道“坎”。“城中村改造是历史性的大决策,必须强化领导、集中智慧、综合施策。”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说,城中村改造,规划引领是先导、征收拆迁是根本、招商引资是关键、风险把控是前提、主体责任是保证,要坚持阳光拆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让老实人吃亏。
根据进度表,今明两年,太原市将完成85个城中村的整村拆除,并同步启动建设,2015年将实施54个村整村拆除和同步建设;力争用5—6年完成170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据测算,170个城中村改造总投资将达到5400多亿元,年均投资额达900多亿元。
截至目前,今年列入改造计划的54个城中村,37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拆迁。完成拆迁任务76.3%,剩余拆迁量,407万平方米。
54个改造村的手续办理情况:38个村已完成土地确权;29个村完成控规审批;19个村已提供规划条件,进入总平面及建筑设计方案编制审批阶段;其中8个村,部分地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4个改造村回迁安置房建设和完成投资情况:41个村,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共5.1万套、56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5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71亿元。
4、破积弊,除乱象,“拆迁”二字不再冷冰冰
围绕城改,太原市各职能部门制定详细政策,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补偿情况、改造资金用途、旧村改造片区规划、安置房效果图等等都一目了然、明明白白。
为加快推进城改,太原制定城改用地一次性国有土地确权、土地出让金 85%返还、规费减免、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 19项优惠政策。
创新工作机制:住建、规划、国土、发改充分授权,分管负责人集中办公、集中审批,一站式办理城改手续。
城六区和经济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既“挂帅”又“出征”,亲自研究部署,具体解决问题,一线指挥工作。
为缩短审批时间,太原规划实行并联审批。在控规公示阶段,同步进行专家论证。公示结束后,7天内完成会审、修改完善、上报市政府、出具规划条件等程序,将审批时限由原来的 18个工作日压缩为 7天。
土地出让阶段,同步开展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城改项目,土地证和立项文件都齐全,当天即可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0月底,太原市政府官网消息,今年列入改造计划的54个城中村,城改用地都已划定,旧村拆除任务达七成。40村完成改制,42村确定合作方。
各级各部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没有了猫腻,没有暗箱操作,没有了厚此薄彼,村民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此外,政府部门积极创新机制,让村民入股商铺,提供就业岗位,充分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所有的努力,都让拆迁这两个字眼不再冷冰冰,而多了对美好生活期许的那份温度。
5、四种模式助力城中村“华丽转身”
万科豪掷160亿助力北营城改
沿着建设路一路向南,临近太原南站的片区,便是北营村所在地,伴随着南站的启用,如今这里已是一片开发热土。
去年3月,小店区政府、太原万科公司和北营远恒公司在小店区政府签订了“北营社区城中村改造框架合作协议,”成为太原市首个房企参与城中村改造的落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60亿元,为太原近年来企业单笔投资最大的城市开发项目。
如今,“万科城”的项目处,随处可见矗立着的塔吊。围栏外的大幅广告语更是吸引人们的眼球,“太原新中心,收藏太原未来十年”,“相信品牌力量”……
田三喜是村党支部副书记,同时也是拆迁小组的副组长。他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北营村就开始了拆迁动员工作。我们挨家挨户介绍拆迁政策及补偿,解除群众疑虑,因此今年大规模拆迁以来,北营村进展顺利。两三个月下来,基本实现了整村拆迁。”
太原万科大手笔投资,进行北营片区改造,项目用地范围东侧为太榆路,南侧为南中环街,北侧为太原高铁铁路,西侧为许坦东街,市政规划用地范围为 27.62公顷,其中规划居住用地 25.92公顷,教育用地 1.7公顷,含有住宅、公寓、写字楼、酒店、大型商铺等。“今年3月20日,北营社区居民拆迁安置用地万科集团已经摘牌。5月16日,社区回迁安置项目正式开工,三年内保证让村民们都住上新房。”田三喜说:“北营村将会建成一个公园式小区。”据悉,整村改造完成后,周边一系列配套设施也将完善,学校、商铺、医院都会覆盖……
王家峰村:先建后拆,解除后顾之忧
王家峰村地处迎泽区郝庄镇南部。全村共有 1315户,3253人,550处宅 基地 ,总建筑面积 25万平方米。
在今年的城中村整体拆迁改造大潮中,王家峰村以确保村民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拆迁思路,使得该村成为迎泽区整村拆除工作中进展最快的村。
王家峰村的拆迁改造并非从今年开始。2007年,省城南内环街东延,王家峰村被南内环街东西横穿将其一分为二,当时90余户民房被拆迁。2013年,省城建设的东中环路又南北贯穿此村庄。东中环路与南内环街形成十字交叉,王家峰村被分成四块,这个昔日不起眼的小村庄,一下子成为四通八达的“香饽饽”。
李保林是王家峰村党总支书记。他告诉记者:“城中村改造有‘三怕’,一怕资金不不到位,二怕出现‘半拉子’,三怕群众矛盾激化。因此我们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整村改造方案,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的民主程序,确保村民利益最大化,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王家峰村此次整村改造,将安置房建设由“先拆后建”转变为“先建后拆”,提前启动安置房建设,让待拆迁村民看到已建成的高品质住宅,使惠民改造工作更有说服力。
王家峰村的整村改造,是由太原市龙城投资公司在实现成本测算平衡或微利的情况下,利用融资平台融资,负责实施改造。也就是说,太原市龙投公司融资进行回迁房的安置,由村里负责拆迁工作。动迁过程中,村民们了解到有政府托底实施改造,认为有保障,配合程度高。“先建后拆,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我们在动迁工作前期,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反复吸纳大家的建议,完善实施方案。”李保林说,这样扎实细致的制定改造方案,就是为了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同时,在整个拆迁、签订协议等程序中,全部做到公开透明。
狄村:“狄仁杰故里”迎来嬗变
狄村,位于建设南路边上,地处亲贤北街与南内环街之间。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是狄仁杰故里,村旁西北有狄母种植的槐树,称“唐槐”,并有“狄梁公故里”石碑。
2015年4月8日,狄村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这是今年太原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首个中环以内的整村拆除城中村。
4月13日,《狄村社区城中村改造补偿实施方案(草案)》曝光。本次拆迁补偿采用宅基地补偿办法,按照宅基地实际面积,每分地补偿120万元,即现金+安置房+商业相结合方式进行,总价为120万。方案还制定了拆迁奖励细则,每分地奖励商业5平米,住宅10平米,每分地补偿搬迁费500元,自签订搬迁协议书后,20天内搬迁完毕的每户按标准奖励。
该村总户数1152户,拆除总面积共60.72万平米。其中,宅基地总数 783个,面积42.56万平米;公建26处,面积18.16万平米。截至10月底,该村已签协议171户,累计拆除面积14.91万平米。狄村的整村改造预计将在2015年年底结束。
晋阳湖片区13个城中村集中招商
开发晋阳新区是太原市委、市政府未来几年的战略重点。打造晋阳新区,环晋阳湖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为此,晋源区的城中村改造方式也别出心裁,早在2013年,就拿出晋阳湖片区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招商。并提出要再造一个升级版的晋阳新城。
这 13个集中招商的城中村包括北堰、南堰、董茹、金胜、贾家庄、城北、古寨、冶峪、上冶峪、西峪、新村、罗城和棘针村,全部位于“晋阳新区”的核心区——晋阳湖片区。
如今,晋阳湖片区迎史上最大规模改造,计划年内完成9个城中村整村拆迁改造。“一个城中村,有三到四家意向投标企业竞争,看好投资前景,开发商们都不惜前期投入,目前来自全国的知名地产商,正在晋阳湖周边布局抢机遇。”晋源区晋阳湖片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近20家企业,参与晋阳湖周边城中村改造。
在晋阳湖环湖东路附近,西寨、北阜、南阜等环湖城中村居民安置小区一字排开,阵容强大。其不仅有楼座设计,公园绿地、学校、商业等公共设施穿插其间,一个个现代宜居小区跃然眼前。
未来,晋阳湖片区被定位为时尚都市核心区,它东邻汾河,西接西山风景区,南望晋祠、晋阳古城,北拥长风文化商务区,未来将以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体育休闲、金融、会展等产业为龙头,打造全新的城市地标。一个现代升级版的晋阳新区,将在省城西南部崛起。(沈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