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转”出城市洁净新生活

14.10.2019  07:20

改造后的太原市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效果图。

  说起垃圾中转站,可能有人会觉得这肯定是个污水横流、臭气扑鼻的地方,果真是这样吗?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垃圾转运站点,发现如今遍布在城市各个地方的生活垃圾中转站,经过升级改造,早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收运全封闭垃圾不落地

  我们首先来到位于尖草坪区大同路以东的下兰垃圾中转站,这是一个不大的平房,棕灰白相间的外墙洁净清爽,周边地面冲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杂物,几乎闻不到任何刺鼻的气味,旁边大路车来人往,如果不细看,不会感到这里是个垃圾中转站。

  记者看到,这里是一座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垃圾投放及压缩在地下操作,操作过程几乎没有什么噪音和异味,更没有垃圾污水流淌,污水会直接流到地下污水管道。压缩完的垃圾罐体会升到垃圾转运车上拉走,送到下一个垃圾处理地点。全过程是封闭式的,避免了抛撒滴漏现象,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据悉,像这样日转运量百吨左右的小型垃圾中转站全市共有七八十座。

  接着,我们又驱车一路南行,来到离市区较远的太原市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这是我市目前在用的最大的一家转运中心,记者看到,门前的垃圾压缩转运大厅正在改造施工,尽管边运行边改造,周边环境依然整洁,几乎没有垃圾撒漏和异味。大厅内耸立着一排又粗又高的圆柱体,连接着二楼的垃圾投放点。每天有30辆全封闭运营车,将市区内的生活垃圾运到这里,通过两边的坡道开上二楼,将垃圾导入下面6米高、容量15吨的圆柱体容器内,进行压缩、除臭、除尘等作业,再由这里转运至垃圾处置场。全过程电脑控制,操作简单高效、清洁卫生。

  该中心升级改造是我市一项重点工程,总投资7700余万元,全面对5000平方米的转运场地、除尘除臭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还将新增和更换47辆新能源转运车。扩建后,垃圾日转运能力将由1000吨提升至1500吨,每日还可收运餐厨垃圾100吨,可以满足晋源区和万柏林区等地的生活垃圾转运需要。据了解,为确保生活垃圾收贮、转运的清洁环保,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的影响,我市在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上坚持密闭、环保、高效的原则,购置车辆优先选用新能源车。目前,全市一级收运车847辆、二级清运车549辆,其中有160余辆为新能源车辆,并将逐步更换。所有车辆全部实现了密闭运输,做到了收运全封闭、垃圾不落地。

  完善体系优化配置

  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是城市管理运行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多,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把生活垃圾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式、无害化处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保障生活垃圾从暂存、收集、转运到处置的规范有序进行,是确保城市清洁有序、环境宜居的重要环节。

  据介绍,十几年前,我市生活垃圾一直采用相对固定的露天垃圾池站或垃圾投放点,依靠农用车、小平车等运到垃圾中转站,或用平板汽车将垃圾直接运到生活垃圾填埋场。粗放的管理作业方式、简陋的收集清运车辆,造成生活垃圾暴露积存时间长,收集清运效率低,遗撒滴漏现象严重,市民意见大,影响了市容市貌和文明形象。

  近几年,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市的生活垃圾收运发生了根本变化,环卫投入逐年增加,收集转运模式和设施设备不断改进。主要采用密闭化容器收贮,在居民院落、小区和小街小巷,设置密闭式垃圾桶、垃圾箱等,每日定时定点由街办、乡镇等组织收运到垃圾中转站,再经中转站压缩后运到垃圾处置场。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从脏乱到环保、从低效到高效。收运及时、密闭环保、经济实用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逐步建立,保障了每日5000吨生活垃圾及时有序地从千家万户收运到生活垃圾处置场进行规范处置。目前我市在用的大型生活垃圾转运中心除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外,还有丈子头生活垃圾转运中心,日转运能力都达到1000吨左右。为进一步满足需求,我市目前正在新建两座大型转运中心,分别位于迎泽区郝庄镇地区和小店区北格镇地区,日转运能力分别达到1500吨和2000吨。而遍布全市的中小型转运站目前有近200座,其中三县一市建成土建式转运站14座、地埋式中转站71座,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

  分类转运势在必行

  垃圾分类在全国广泛实施,我市作为试点城市也在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为垃圾分类转运提出更高要求,有关人士指出,垃圾分类是由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要配套衔接,才能形成高效顺畅的体系。我市在这些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尝试。

  我市选定迎泽区作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采用“互联网+”手段推动全流程垃圾分类管理。选定小店区平阳景苑和滨东花园两个片区开展定点投放、垃圾直运试点,取消街面垃圾桶等。试点区域设置街办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垃圾站点实施劝导、引导,同时建立“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双向监督机制,提高居民、社区垃圾分类精准率。此外,我市还将在“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基础上,完善已有的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回收处理体系,构建具有太原特色的生活垃圾“4+2”分类模式等。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小区里、大街上,尽管垃圾桶上的分类投放标识随处可见,可实际上落实并不到位。一些居民区,垃圾分类新鲜一段时间后又回到“混放”“混装”状态。还有些地方垃圾车收运垃圾时,把居民分类好的垃圾混放在一起运走,从而影响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等,这些都有待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城市环卫公共服务需要各相关方面通力配合,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城市系统工程必将会日臻完善,我们的城市也会越来越清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