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7年3月21日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以前,家里就两亩地,一年劳作下来吃都不够。”67岁的贾引明向记者讲述着他加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以前的生活状况。
贾引明的家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他所描述“吃饱肚子晒太阳”的生活状态,乍一听,令人神往,反映的却是岚县乃至整个山西省贫困群众长期以来“没活干,有饭吃,没钱花”的生活实际。
岚县位于吕梁山区北部,离毛乌素沙漠的直线距离仅120公里,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带,生态脆弱。“我们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4年底,还有6.6万多贫困人口。人工造林难,管护也难。”岚县副县长刘思昭这样直观地表达岚县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的难度。
岚县,只是山西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山西58个贫困县有宜林荒山约2350万亩,232万贫困人口中有183万人集中分布在这些区域,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作为承接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将贫困县所有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安排合作社组织实施,让广大贫困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绿化增加劳务收入实现脱贫。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这是山西省生态补偿和林业扶贫工作的思路创新。
2016年,岚县率先在山西省进行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试点,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活干,还能有钱赚
“家里就四五亩地,以前种了地,就没啥别的事儿干了。现在可好了,在以前荒了十多年的地里种树,我们不仅有活干,还能有钱赚。好着呢!”在岚县界河口镇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60岁的张拴迎。2016年,两三个月赚了6000多元劳务工资的他,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
66岁的刘亮计,得了2500元的劳务工资,虽说比起老张少了不少,可他心里却也十分欢喜。“我出几天的工,合作社就给几天的工钱,一天能有100元。我还能在家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伴儿,两边都不冲突。”
贾引明、张拴迎和刘亮计都是界河口镇会里村的贫困户。“我们合作社一共48户,其中45户都是贫困户。大部分年纪都在50岁以上,出去打工也没人肯要。”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兰柱介绍。
像林得财这样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岚县2016年组建了47个。
合作社建起来了,又是怎么经营的呢?岚县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购买式造林的新路径,即由政府部门制定造林规划和标准,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由造林专业合作社或自愿在所承包荒山上造林的贫困户,前期垫资造林,验收合格后,政府再购买。
为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岚县明确要求购买式造林工程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合作社80%以上的社员必须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造林工程所获利润的60%必须作为合作社红利分配到贫困户手中。“去年,合作社共支出37万元的劳务收入,社员人均劳务工资在4000多元,多的有7000元,少一点的也有2000多元。”说起合作社社员的收入,老马显得十分开心。
行走在岚县、临县等山西省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建较早的区域,记者目睹了不少发生沧桑巨变的“界河口镇”。而在整个山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所承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山西已组建合作社2453个,有7.9万人吃上了“生态饭”,其中贫困群众就有6.3万人。
百姓愿意干、能干好
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是山西省的首创,是山西为全国林业精准扶贫开创的、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和新样本。
为了“前所未有”的机制创新,岚县乃至山西省精心谋划“前所未有”的做法。
“2015年春季,省林业厅来岚县督查造林,考虑到岚县宜林地多、苗木滞销,荒山要增绿、群众要增收的需求迫切,就顺势提出在岚县推动购买式造林的试点。刚开始县里边试点了1000亩,效果不错。”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向记者介绍,“此前退耕还林和造林绿化的难点,就在于谁承接的问题。农民自己的地,种了树政府购买,可是老百姓前期不愿投入也没有能力投入。若是村集体的地,又会出现情况较差的地方没人种的现象。”
购买式造林,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吗?记者采访了解到,购买式造林,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市场机制在林业改革的具体应用,把过去政府行政推动转变为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同时,山西林业生态扶贫的一个最大亮点,在于政府购买式造林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结合。
“为确保贫困人员收益的最大化,岚县形成了‘树随地走’的造林新机制。”王志平说,“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在贫困人员的荒山荒地上,根据林业部门编制的规划设计先行垫资造林。政府先支付20%的造林补助,经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剩下80%的费用,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权仍为贫困群众所有。”
这种“树随地走”的新机制,不仅使贫困群众通过造林获得劳务收入,而且由于林木所有权不变,还可获得国家生态补偿、退耕还林、林权流转等其他不同类型的资产性收益。
“购买式造林将收益与贫困人口直接挂钩,不仅大大提高了百姓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还有效解决了多年来造林协调土地难和后期管护难的问题。”刘思昭对购买式造林和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赞不绝口。
按照程序,2016年,岚县33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揽了造林任务,共完成了3.3万亩的造林绿化面积。
“2015年,界河口镇耗时1个半月才落实退耕还林任务。今年,只用了1个礼拜就落实好了50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老百姓现在就怕没任务、没活干、没钱赚。”刘思昭说道。
栽树有人管、栽得活
贫困户大多不懂技术,栽树质量是否“过关”、贫困户靠劳务工资究竟能不能脱贫,牵挂着每个人的心。
山西省想出了办法,也拿出了行动。合作社组建之初,山西省林业厅便连续4个月对58个贫困县派出20个督导服务工作组,全面督促指导各县加快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各地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规划指导。
造林工程实施好不好,质量高不高,规划设计是前提。
“我们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设计队和涉及乡镇的林业工作人员一道,首先对岚县宜林荒山荒坡逐乡镇、逐村、逐地块,进行土壤、植被、气候等立地条件的调查,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思路,科学编制作业规划及作业设计,确保购买式造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谈起前期工作,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局长李建平充满信心。
规划做好了,栽树技术也不能掉队。“我们县首先组织了乡镇长、技术员赴偏关、大同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再对合作社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造林工人等进行理论与地头实践培训。在实施造林绿化过程中,由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派出47名技术人员,每个合作社一名,跟班作业,现场指导。”王志平向记者介绍。
“以前,栽树是给别人栽,现在是给自己栽,还能赚钱,咱还栽不活,说不过去。而且以前,求政府办事,还得上门说好话,现在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马兰柱的一番话,不仅道出了林农思想的变化,也道出了在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建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收入能稳定、可持续
宜林荒山的造林绿化任务就这么多,树总有栽完的一天,到那时,这些贫困人口的出路又在哪儿?
“在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行过程中,我们想着能打造出品牌,培养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合作社,可以有能力参与招投标,走出岚县承包造林任务。同时,让一部分贫困人口可以转移成林业产业的从事者。此外,在现造林地上,他们也能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谈及下一步生态造林如何可持续脱贫,刘思昭心中早有蓝图。李建平则简单总结为这样一句话:“短期造林扶贫、中期护林扶贫、长期产业扶贫。”
记者采访了解到,山西省大力实施林业扶贫攻坚“五个一批”战略,在造林营林、管林护林、林业产业发展中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众的政策性收入、劳务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并选择了兴县、石楼、临县、大宁、隰县等9个县和九大林局开展资产性收益试点,为全省探索积累经验。
“我们不仅有‘五个一批’,我们还创新完善了林业扶贫投资融资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搭建融资平台、财政还本付息的办法,成立了山西林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 山西省林业厅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处处长闫维刚向记者介绍,“省林业厅已经与农发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为林业精准扶贫提供不低于150亿元的授信。省财政按照较长的还款期限,将本息纳入财政预算,以此破解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春天将至,新一年的造林绿化工程即将在山西大地展开。“2016年,我们谋篇布局。今年,我们将狠抓落实。在实施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对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春季造林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