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匠”变身“发明家”

24.06.2015  19:32

         

                                                          ——记长子县海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鲍海宏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每到春耕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农民的手中不再是只有锄头,而是有了小巧轻便的农机具,如播种机、锄草机等。谁又能想到发明这种农机具的原来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土木匠”呢?

              这个“土木匠”叫鲍海宏,他是长子县海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海宏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堡头村,以发明生产新型农机具为主,创建于2007年,成立之初社员只有5人,注册资金只有3万元,发展到2014年,社员已达到105人,注册资金达到200万元。  鲍海宏原来是一个木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家具的家户越来越少。没了这项收入,一家人靠什么生活。鲍海宏琢磨开了,他看到在地里辛苦耕作的老乡,灵机一动,于是用自己废旧的自行车模仿着犁,制作了第一台中耕器,很快在我省得到广泛应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目前,他已发明了中耕除草器、全自动播种器、手推式播种机等十几种新型实用农机具。“不管做什么,不干,绝没有成功的可能;只要肯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成功指日可待。”在鲍海宏眼里,创新是能人的一个重要特质。

                多年来,他一直视创新为合作社的生命,每年投入科技研发费用占到了总收入的10%。合作社还成立了农业机械研究所,与山西省农科院、市农机研究所等29家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正是鲍海宏注重科技、不断创新,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喜爱。几年下来,合作社共销售小型农机具达到30多万台,遍及河南、陕西和我省各地。  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立足,了解市场很重要。每年他都要进行市场考察,了解农民朋友需要什么,然后他就组织生产什么。手推式播种机在我市各县市区销售情况良好,可销售到临汾以后,由于土壤地质的不同,使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鲍海宏亲自到临汾深入田间调查研究后,经过反复试验,把机器原来使用的轴承换成了套装结构,问题迎刃而解,并为该地区专门调换了4000多台同类型机具。一个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财务管理很重要。鲍海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合作社成立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按照章程规定,民主管理、依法经营。合作社聘请专业会计人员,设置会计账簿,规范做账,为每个成员设置成员账户,年底按账户内记载的成员出资额进行盈余返还。2014年,合作社向社员返还可分配盈余40万元。合作社还专门成立了销售队伍,在我省各地和陕西部分地区都设有经销商,现已达到800多家。合作社在开展农机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抓好机耕作业服务。在每年春秋时节,合作社主动与河南地区跨区作业机耕户协调、联系,为当地农户提供统一机耕服务,做到“三统一”,即统一作业、统一结算、统一管理。

              现在,合作社在鲍海宏的带领下,生产的农机具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荣誉也越来越多。2014年,合作社注册的商标“海鸥牌”被审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鲍海宏还被省农业厅、科技厅评为“山西省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