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山西省国税局围绕《国税系统税收执法疑点指标体系》,结合金税三期核心征管软件运行实际,重点围绕“做细指标需求、做精指标分析、做实数据提取”建立四项工作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合作”,确保税收执法疑点指标“适用性”分析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基本建立集需求、提取、分析、反馈为一体的疑点指标“适用性”分析机制,具体流程为:疑点指标需求(业务部门)—疑点数据提取(信息中心、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疑点数据分析、脚本编写测试(省局指标分析小组)—疑点数据推送(风控中心)—分析结果反馈(省局督察内审处),有效促进业务与技术有机融合,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多层级疑点指标分析工作领导机制。 省局成立税收执法疑点指标“适用性”专项分析小组,由督察内审处、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及信息中心等处室相关负责人组成;各市局相应成立疑点指标“适用性”分析领导小组,各县区局组建疑点指标“适用性”分析团队。省局专项分析小组不定期召开碰头会,及时研究解决疑点指标分析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各市开展指标分析工作,做到全系统统一政策尺度、统一分析标准,形成省市县三级国税局统一指挥、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二是建立多部门疑点指标分析工作运转机制。 为保证疑点指标分析工作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规定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细化疑点指标业务需求。征管和科技发展部门负责确定疑点数据的提取途径和方法,信息中心负责编写提取数据的SQL查询语句,督察内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负责疑点指标分析过程控制和结果审核。同时,不定期根据各地实际和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职责和分工的调整,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职责明晰、运转顺畅的疑点指标“适用性”分析工作运转机制。
三是建立多渠道疑点数据收集筛选统筹机制。 以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清分库为基础,把防伪税控系统、货运发票系统、所得税汇算清缴系统等7个系统的1200多张主要数据表汇集起来,逐一同疑点指标需求进行分析比对,最终确定“认定类数据表、发票类主要数据表、申报征收类数据表、优惠类数据表”等4类数据表作为疑点数据的主要提取来源。同时,依托省局“金税三期运行保障平台”和“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整合两大系统现有的各个执法指标,辅助疑点指标“适用性”分析工作。
四是建立多功能疑点数据分析汇总机制。 采取“标准化整理、多用途分类、精准化校验”的方法, 在 “ 面 ” 上确定指标分析原则, 全面梳理纳税服务规范(2.2)版、税收征管规范(1.0版)工作流程以及金三系统操作规程,明确“基于金三前台操作,以征管规范为主,纳服规范为辅”的指标分析原则; 在 “ 线 ” 上查找分析规律, 对流程、制度和系统操作的差异点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关键环节,分析指标适用范围; 在 “ 点 ” 上挖掘分析重点, 针对每一疑点指标,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方式的对比、分析后台数据表结构、各字段信息及各表之间的关联关系,掌握进行数据抽取和分析的路径,深入挖掘指标适用程度,基本形成以“线”带“点”,以“点”促“面”的疑点指标分析格局。同时,为保证疑点指标分析过程透明、分析结果有效,省局还统一编制《疑点指标需求模版》《疑点指标适用性分析工作底稿》和《疑点数据验证结果模版》,设定了统一的指标分析口径、步骤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