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税局开启税收管理现代化航程

10.06.2014  19:27
      (2014.3.3中国税务报3版 )(徐靖 黄海文 本报记者 王跃峰)2月11日,山西省国税局召开税收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分析准备会,重在依托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建立以“服务+执法=遵从”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机制,统筹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开启税收管理现代化航程。         据了解,2013年以来,山西省国税局就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制定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指导意见》。特别是2013年10月1日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在全省上线以后,该局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全面启动税收征管改革,初步开展了规范税源管理、税收风险分析和任务推送等工作,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质效,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山西省国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曾随正告诉记者,全省国税机关将从纳税申报制度、纳税服务方式等五个方面发力,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机制。目前,该局正着手改革纳税申报制度,明晰征纳双方权力和义务,树立纳税人自主申报地位;改革纳税服务方式,建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改革税收管理方式,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税收执法体系;改革管理手段,建立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信息管税为主导、信息系统为依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改革组织机构,建立以遵从管理系列、法制监督系列、行政支持保障系列为框架的现代化组织体系。         曾随正说,信息管税是创新税收管理的“牛鼻子”。该局将抓住金税三期工程上线的有利时机,按照工作机制、管理服务方式的调整优化需求,扩大信息共享面,深化信息增值应用,使业务与技术有机融合,发挥好科技手段在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格局的支撑作用。         据了解,随着金税三期税收征管系统的平稳运行,海量的税收数据实现省局集中,山西省国税局以分析识别和任务推送为重点,深挖数据相关性,目标是将海量数据开发好、利用好,把死数据变成活信息,为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纳税服务和领导决策等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在山西省国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金税三期工程综合组副组长郝宇纪拿出两份材料《金税三期税收征管系统决策2包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关于2014年度第一批风险纳税人推送情况的报告》给记者描述说,决策1包是基础,包括全局的会统核算、征管状况分析、数据治理平台等内容;决策2包重在税收征管的应用,包括指标管理、风险管理、知识管理、绩效管理和政策评估五个子系统。         据介绍,2014年1月金税三期系统决策2包成功运行,结合该省几年来数据分析建立的77个分析指标,梳理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财务三大类共计59个通用指标,如税负变动率与毛利变动率弹性、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增值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存货周转率和营业收入毛利率等。山西省国税局利用已定义的指标,以商业零售业为突破口,对全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利用多项指标进行权重打分,建立零售业风险分析模型,并进行初步验证。以某区国税局的2012年全年数据为基础,风险扫描后筛选出752户风险纳税人,进一步确定29户高风险纳税人,推送任务到基层开展纳税评估,并将1户重大疑点户移送稽查局进行立案稽查。“决策2包运行,最大的效果就是提高了纳税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曾随正说。         2014年1月,山西省国税局对全省商业零售业纳税人进行风险扫描,生成疑点纳税人清册并进行等级排序,建立了批发、零售为特征的4个税收风险管理模型。目前,该局共向各市、县推送税收风险任务2575个。下半年,将通过税收风险任务分析识别和推动,实现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并形成按月推送风险任务的良性运行机制。         山西省国税局总审计师牛新文表示,建立全省风险分析监控体系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工程。目前,山西省各级国税机关都已发动起来,把风险管理作为征管改革的龙头,继续推进风险分析指标体系、行业分析模型建设,规范岗责体系和工作流程,力争尽快建立上下贯通的税收风险分析监控体系。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已全面推进,各级机关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级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各项改革亮点在各地不断闪现。省、市两级推进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健全省局统筹、上下联动和团队化、一体化、扁平化工作机制。在太原市国税局,“市级一级稽查”改革正有序推进,实行分级分类检查,构建“阳光稽查”机制,做好风险应对检查工作。运城市芮城县国税局则在试点开展改革组织体系设置工作,以遵从管理系列、法制监督系列和行政支持保障系列为框架的现代化组织体系已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