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朔州有特色亮点多

29.06.2015  18:31

 

        自2013年4月朔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立足全市实际,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严格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地区标准》《朔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方案》以及《朔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3年-2015年)》的总体要求,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在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城乡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亮点频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在《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确保实现市有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群众艺术)馆、科技馆、体育馆、歌舞剧院的“五馆一院”目标;县级在巩固“县县有文化(博物)馆、体育馆(场)、图书馆”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多厅影院建设,形成“三馆一院”。自示范区创建以来,按照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引导和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目前市有“三馆一院”、县有“两馆一院”、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面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实施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制度。不断完善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的设施设备功能;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当地文化馆还经常组织开展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各类文体活动,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培训等。在做好日常文化服务的同时,朔州市还注重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的现代网络技术服务和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根据现代图书馆发展要求,朔州市大力推进了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分馆,逐步向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农村农家书屋延伸,积极构建覆盖全市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农家书屋实行创新服务,为读者提供便捷。目前朔州市80%的乡镇以及街道建设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而80%的行政村建立的农家书屋藏书量在2000册以上。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惠及城乡群众

        文化惠民是党“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朔州市近年来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农家书屋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形成了一道道绚丽的“文化风景”,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最终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活内容变得丰富。近年来,市县区各级政府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全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各乡镇及社区借助文化大舞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的广场文化活动,每场演出由不同单位或乡镇主办,群众自发组织广场舞学习和交流。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村级文化活动室,正丰富着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2014年8月7日上午,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栏目组在怀仁县马辛庄乡鲁沟村开展“乡音乡情”送戏下乡公益演出活动,着实让村民过足了戏瘾,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尽享文化大餐。

        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朔州市连续几年把“送戏下乡”活动作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的重头戏,不断加大投入,演出场次逐年增加。2015年,市政府进一步扩大“送戏下乡”活动范围,实现300人以上行政村每村送戏一场的目标,市本级“送戏下乡”达到了1101场。同时,朔州市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深入开展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满足了居民生活的又一需求,推出了“周末大舞台”文化活动,每周五、周六晚上8:00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演出。“周六吃过晚饭,一家人来文化活动中心看看演出,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演出,真的很好。”正在等待入场观看演出的张女士说。周末大舞台的推出真正成为该市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又一道“风景线”。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今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中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朔州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实行国有和民营的文化企业同等对待,提供宽松的环境,实行多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以此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是文化惠民演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送戏下乡”“周末大舞台”采取政府购买方式;二是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艺术中心招聘工作人员115名,有效缓解了编制不足人员短缺的状况。各县区通过整合乡镇现有人才资源,配备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专职文化管理员,各行政村也明确了1名文化管理员,平鲁、应县基本建立行政村文化管理员财政补贴政策;三是文化志愿者服务,2015年3月份朔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送文化、下基层”志愿服务群众文化艺术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第一站在朔州市南邢家河村圆满举行;四是借助民间资本,加快推进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朔城区、平鲁、应县、右玉县、怀仁多厅数字影院建设全部借助民营力量推进,六县区多厅数字影院建设年底可实现全覆盖。朔州市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进程中,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关心、参与文化建设的企业及个人日益增多。应县图书馆早在建设初期政府投入不足300万元,其中包括装修、布展、图书购置等费用,经费远远不足,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应县人民政府驻同办主任杨义春带领办事处外联部部长石宝镛,《塔乡儿女》主编马进纲,办公室主任赵月金等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给家乡新落成的县图书馆捐送了价值3万余元的1200册书籍。这样一种捐赠书籍的形式,在无形中继承和发展了应县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借力现代科技  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借助现代科技,全面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推进朔州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全程共享,同步加强市级和县级文化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让群众100%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化服务;二是积极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在朔州市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数字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提高公共数字供给服务能力,建设“两中心两站”(机房中心、管理中心、群艺馆服务站、博物馆服务站)、“六馆八库”(数字图书自助出版馆、数字群众艺术体验馆、数字体育体验馆、数字实景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红色文化馆和“右玉精神”数据库、朔州地方志年鉴数据库、朔州文物古迹数据库、朔州名人数据库、杨家将专题数据库、朔州宗族家谱数据库、朔州非遗数据库、朔州文艺数据库),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支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推进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

        该市现阶段在创建示范区的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比如,专业人员紧缺,乡村两级创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该市将继续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推动创建工作再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来源:三晋都市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