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四好农村路” 当好“交通先行官” □  忻州市交通运输局

06.09.2016  19:0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批示精神,忻州市交通运输局于2015年9月成立了“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组,制定并印发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各县市区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拟在2016年年底前推出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初步选定目标县为定襄县和神池县,随后逐年推出2—3个示范县。 一、“十二五”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建设方面。截至2015年底,忻州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为14770公里,比“十一五”增加341公里。其中县公路2127公里,乡公路6470公里,村公路6048公里,专用道路125公里。在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5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提前安排。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对工程建设任务进行逐条逐项的责任分解落实。二是主动作为,加强协调。适时召开项目推进会,督促并指导各县(市、区)完成工程任务,及时向省厅和市政府报告工程建设困难。三是市县合力,上下联动。采取市局领导包县、县局领导包乡、有关人员包村的做法,结合全年公路建设黄金季节采取了旬巡查、月通报制度。四是强化监督,层层把关。严格落实“政府监管、部门指导、专业监理、社会监督、企业自检”的五级质量保障体系。督促所有施工单位做到“三个规范、四个到位”。五是注重安全,狠抓廉政。积极开展“平安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安全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所有建设项目严格落实“七公开”制度,认真落实预防公路建设领域腐败十项制度。 管理方面。 制定出台了《忻州市县乡公路路政巡查制度》,对全市104条2129公里县道、936条6489公里乡道实施巡查,及时发现处置各类路政案件,对涉路施工活动严格管控,强化路政行政许可。建立了县乡道路联管联治机制,路政案件发现率显著提高,查处率、结案率平均达98%。妥善处理重点工程建设、源头企业装载与农村公路限载标准的矛盾,强化损坏县乡公路赔补偿管理,加强了货运车辆防尘污染管理,有效保护了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养护方面。一是养护工程。制定印发了《忻州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对养护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验收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了省厅下达的养护工程计划及安保工程计划。二是日常养护。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忻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将忻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通知》,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确立了“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分级负责、保障投入”的原则。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养护计划,开展了“农村公路管养提质增效年”活动,多次召开公路养护管理现场推进会,开展了“建立与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专题调研,形成了很好的经验。

运营方面。“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客运量8433万人,客运周转量575164万人公里,货运量32889万吨,货运周转量7267370万吨公里。客运量、货运量分别比“十一五”增长了5.4%和3.9%。着力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全市通客车行政村达到4510个,通村率达到92.3%。共培育公交化运营的农村客运线路70条,偏关、保德等8个县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县县都有了公交化文明示范线路。重点发展了忻州—五台山、忻州—雁门关、忻州—芦芽山3条旅游客运线路和忻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开通了忻府区至禹王洞、代县至雁门关2条旅游专线。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重点开展了城市配送试点工程和农村物流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着重培育发展了10家物流企业,形成了繁峙、宁武、原平、保德4个物流园区,全市物流企业发展到75个,配送车辆达到624辆,覆盖乡村2741个,网点达到4431个,物流网络基本建立,所有收费公路开通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二、“十三五”时期“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工作思路。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督、群众参与”的原则,深入推进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消除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全面加强公路养护,有效保护路产路权,优化路域环境,健全完善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交通一体化新格局,为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建设方面。加快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区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加快改造农村道路中损坏较为严重的路段,改造县公路505.6公里;提升县公路技术等级,优先考虑改造县公路中低等级公路和简易铺装路面959公里;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完善提质工程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稳步推进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项目和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道路建设,新增125个通油路建制村;完成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1259公里;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农村公路危桥总数逐年下降。到2020年,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县乡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100%。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和质量安全责任。

二是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巡查,进一步强化路政许可,对涉路施工活动严格管控,完善许可程序,落实保障县乡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防护措施,确保涉路施工建设不影响县乡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建立农村公路路产调查登记制度,完善路产档案,突出抓好路域环境整治,依法保护路产路权。着力推进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路政管理执法网上规范运行。到2020年,全面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达到100%。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面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三是养护方面。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发展。逐步完善公路管理机构建设,落实机构和人员经费,全面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加快养护专业化、机械化、规范化进程,全面提高养护效率。到2020年,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得到全面落实,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养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相应的稳定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养护需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

四是运营方面。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到2020年,实现957个未通客车建制村全部通车的目标,乡镇100%有等级客运站,建制村2公里范围内建设农村客运站点(招呼站),90%的行政村通客运班车或公交车。同时加快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客车性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以上(含)的县超过60%。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达70%。完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道路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

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做好“十三五”农村公路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忻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脱贫、服务人民大众便捷出行为宗旨,积极构建城乡村一体、通达四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的主体责任,统筹对创建“四好农村路”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四好农村路”创建的各项指标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三是督促指导各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充分发挥交通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推动县级人民政府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公路建管养运资金配套落实力度,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畅通安全运行需求。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出台工作方案,抓好组织落实。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力争到2020年忻州市全部实现“四好农村路”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