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三张牌”创新县级农田水利发展道路
2015—2016年,嘉禾县计划投入资金3.4亿元用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三百蹬水库建设、盘江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泮头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中央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等10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打好“三张牌”,让水利变为“三农”红利,走活农田水利规划、投入、建管三步棋,走出一条县级农田水利创新发展新路子。
坚持规划科学化。围绕国家、省市水利规划,按照“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推进一批,落地转化一批、受益见效一批”的思路,全县涉水项目的年度规划在县水利规划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然后,由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委员会进行集中评审,建立工程数字化项目库,做到工程上图、数据入库,实时更新、动态监管。近年来,已完成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小型病险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小流域治理、灌区节水改造等15个项目,完成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烟水配套项目、国土整理项目、粮食高产项目、小农水项目等21个项目,完成储备水闸除险加固、水源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水电建设项目等8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6亿元。通过“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在一张规划图下,谋划农田水利事业大发展,构建“大水利”新蓝图。
打好“投入牌”,在水利“一盘棋”上出狠招
坚持投入多元化。一是创新投入机制,注入“强劲动力”。为彻底改变以往涉水项目各干各、重复浪费、“撒胡椒面”的现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以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托,通过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将农田水利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三年集聚上亿元的项目资金,整村连片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有限资金用活用好用在刀刃上,发挥资金积聚优势,放大资金聚合效应。二是推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建设机制,汇入“新鲜活力”。制定《嘉禾县2015-2017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新机制试点方案》,明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建设,财政奖补资金优先安排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建设方案合理、自筹资金落实到位、建后管护机制健全的项目村,对积极性较差的村组,按相应比例调整其建设规模,对无积极性的村组取消其建设规模,全县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新建渠道81公里以上,投劳解决新修泵站47处。三是创新扶持民间水利管护激励机制,输入“新鲜血液”。财政按每组建一个协会补助3万元的标准,对成功注册的用水户协会予以补助。从2014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款,专门用于小型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和建设奖补,对按标准建设的末级渠系按每米4元标准补助管护经费,用于渠道清淤除障、维修管护。通过创新机制、优化工程投入,在农田水利建设“一盘棋”中,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大迈进,构建“大盘棋”新画卷。
打好“建管牌”,在构建“一张网”上出实招
坚持建管精细化。为有力有序地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有序,正常发挥效益,嘉禾县进一步强化了工程管理机制。一是创新组织形式,确立“优势棋”。按照“组建规范、产权明晰、水价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则,着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建设,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项目区以农民用水户协会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制度初步形成,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大包大揽”、群众集资投劳的过时办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二是创新建管模式,下好“先手棋”。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过程中,通过推行“四自两会三公开”(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村委会、理事会,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建管模式,改变以往实施主体为施工单位的模式,总投资1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受益村组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项目实施和建后管护,改变了以前那种外地人承包、本地村民打工的状态,让村民真正成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管理的主人。三是创新质量监管方式,采取“多轮驱动”监管。质量监管采用工程监理、政府质量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方式,通过政府采购,由专业监理公司采取包村包项目的方式对工程进行监理。按照职能分工,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分站负责工程质量监督,从各项目村聘请3-5名社会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程质量监督。通过建设规范、创新管理,在构建“一张网”上,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大跨越,构建“大水网”新格局。
来源: 红网(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