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现清嘉庆五色圣旨:长2.5米 仍鲜艳夺目(图)
五色圣旨色彩文字仍然鲜艳夺目
原标题:秀山发现清嘉庆五色圣旨 长2.5米 仍鲜艳夺目
1月8日,秀山县政协特聘文史委员、民俗学家刘济平等人,在秀山一村民家中发现嘉庆二十年间的皇帝诰封手谕圣旨,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整。
该圣旨为五彩双龙绢满汉合璧,用汉、满两种文字竖书,共260字,长2.5米,宽0.3米,用青黄黑白赤五种丝绸织成,俗称五色诏书或云锦诰命,中有两方米红玺印,保存基本完整。
圣旨首端是咖啡色提花织成的首尾相对的两条腾云驾雾的龙,两龙拥着“奉天诰命”四个篆字。整幅圣旨上错落有致地布满提花织成的云团,预示圣旨从天而降,至高无上。
刘济平说,从圣旨内容来看,皇帝诰封的是时任台湾兵备道的糜奇瑜的胞兄。嘉庆帝因糜奇瑜功劳卓著,认为是其父母教子有方,分别对胞兄、嫂诰封官职,其中糜奇瑾为中宪大夫、嫂王氏为恭人,落款为“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816年12月13日)。
据《秀山县志》所载,糜奇瑜是秀山中和镇人,任清廷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贵州布政使、太仆寺卿等职。
刘济平说,根据县志记录,糜奇瑜曾在台湾为官五年,勤理政事,励精图治,除弊兴利。经过糜奇瑜的这一番整顿和建设,台湾的政治和教育大有改观。当时的闽浙总督汪志伊上奏清廷,称赞糜奇瑜的政绩为“闽越治行第一”。嘉庆皇帝阅奏,曾下诏颁发“学筋汉清”和“政筋汉清”,表彰其治台功绩。
“目前全市清朝时期留下来的档案、资料虽然不少,但像秀山发现的诰封圣旨却不多见。”刘济平说,它对研究清朝历史、清代文书制度、官制及清代书法、针织等方面有极高价值。重庆晚报记者赵帮清
歌乐山发现光绪石刻圣旨
2012年3月,一名老师意外在沙坪坝区歌乐山冷水沟半山腰处,发现一面石壁圣旨———上面刻有“圣旨、光绪二十五年”等字样。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介绍,古代人用石壁摩崖雕刻圣旨,一般是表彰一些地方官员的功德,表彰其忠烈、孝敬、守节、善举等优良品质。
清朝圣旨重庆展出
2014年9月,一幅价值约40万元的清朝同治皇帝年间的圣旨在重庆展出。这幅圣旨长364厘米、宽35厘米,有满汉两种文字。据圣旨内容,圣旨颁发的时间是同治十三年四月初八,是颁给官员布政司理问衔加六级候选郭镕,册封他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