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龙:商业做到极致,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
先讲一个观点,实体零售一直在变,依然无法突破商业困局!
中国实体零售的各个领域,这几年做了很多尝试与实践,比如:因为渠道变了,增加电商渠道,比如:因为消费者变了,增加生活服务,体验式消费。但依然无法真正突破商业困局,这很让人疑惑啊!哪里出了问题呀?!
百货业,据世邦魏理仕2014年《演变中的中国零售业格局》报告,自2010年以来,国内上市百货企业营业利润连续三年下滑,传统百货转型迫在眉睫。百货业有些商家早就布局转型:百货购物中心化或彻底转型购物中心。百货业的最大疑惑是:传统百货大多已经购物中心化,为何还是转型不成功?
大卖场领域,据联商网的统计数据,从2015年出现部分上市零售企业营收增幅负增长,到2016年上半年前十强有5家企业营收增幅负增长。注意一个关键词:“营收负增长”,这是非常严重的行业大衰退信号。大卖场做O2O线上线下融合,基本知名大卖场都在做,大润发是决心最大的。大卖场将来最大疑惑是:门店仓是优势还是劣势?没有把握让大卖场和网上超市形成1+1>2。
便利店领域,都知道未来会越来越好,但是便利店难赚钱的事实始终难以解决,特别是商业办公场景。7-11、罗森、全家等便利店,采用先进的日本管理体系,在经营上应该是很牛逼的了!大型连锁便利店的最大疑惑是:按照目前的运营效率,基本难以抵抗高昂的房租和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还有什么办法能大幅提高运营效率?
实体零售业一直无法真正突破这种商业困局,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传统零售要创新,大多人都知道并且在实践,但始终不得法;传统零售要回归本质,其实零售人也重视商品与服务,但依然无法真正走出商业困境。这给零售高管们留下一个大大的疑问:哪个地方没做对?核心问题在哪里?
再讲第二个观点:商业做到极致,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
一位哲人讲:“商业做到极致,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
传统零售要真正走出商业困局,不仅仅是方法和术的层面,还要上升到经营哲学层面,才有可能迈进新零售。经营哲学的落地,就是企业经营模式;所以,传统零售与新零售的经营思维不同:传统零售是以企业效率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新零售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传统零售经营模式,以企业效率为中心,更关注自己,有我之境。
新零售的经营模式,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更关注他人,无我之境。
经营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价值导向不同,在方法和术的实施上,就会有差异。
联商新零售顾问团在今年9月份组织了一场便利店干货交流会,其中关于到店和到家的争论特别激烈,大致分为两个流派:
A派基于企业效率为第一标准,便利店提供到家服务,可能增加成本,可能降低门店连带率,会影响整体运营效率。因此,A派认为便利店提供到店服务就能满足便利需求,而提供到家服务是多余的,浪费的,没有必要的。
B派基于用户体验为第一标准,便利店提供到家服务和到店服务,消费者能选择,用户体验会更好;只要用户体验更好,今天企业运营效率可能会降低,但用户基数大了,明天企业运营效率可能会提高。
新零售的经营哲学,更关注人。以用户体验为优先,兼顾企业效率,最难的是“度”的把握,这只能靠悟性与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