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吕梁山绿化这块硬骨头
山西日报12月4日稿
本报记者 武俊鹏本报通讯员 景慎好
截至11月中旬,全省今年已经高标准营造林430多万亩,正常情况下,全年完成450万亩任务已无悬念,我省有望连续第六年位居全国前列。这其中,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功不可没,连续两年占到全省营造林面积的1/3左右。数字告诉我们,我省生态建设的攻坚战已经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打响,这里已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
挺进生态脆弱区
——吕梁山是我省造林绿化的难点,也是全国生态建设的重点
突飞猛进将近十年,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同步推进,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到1%以上,我省造林绿化取得的成效令人欣喜。
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认为,经过多年的积累,我省林业生态建设上了新台阶、进了新阶段,但也面临着新形势、进入了攻坚期。意思是我们不仅要提高每年的营造林数量,更要稳量、提质、增效。同时也要看到,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投入增幅逐渐趋缓,抚育管护任务繁重,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了艰难的攻坚期。
造林吕梁山,就是攻坚期中的攻坚战。当东部的太行山经过30年培育,看上去已经郁郁葱葱的时候,吕梁山给人们的印象仍然是干旱缺水、荒山秃岭、植被不均。这里是全国著名的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更是缺林少绿、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的地区。
数据显示,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到了2.9亿吨,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1/4,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境内沟壑密度占土地总面积的40%至60%,是全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从这个角度讲,加快改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的面貌,不仅是我省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2012年,我省连续第4年营造林面积位列全国前三位,国务院在晋北召开三北防护林工作现场会。就在这个大丰收之年,我省林业生态建设趁势攻坚,把主战场摆到了吕梁山。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列为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的主战场,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增加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植被,构建国土安全屏障,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012年初,省林业厅安排吕梁山脆弱区的临汾、吕梁、忻州3市23个县编制县级实施方案;2012年5月,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规划》(下称《规划》)通过评审;2013年,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八年戴上“绿帽子”
——到2020年,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净增7.61%,群众生产生活根本改观
既助生态改善,又利民生改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启动承载着殷殷期望。省委、省政府要求,工程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政策措施及时跟进,植造管护有机结合,生态民生同步改善,努力实现山区生态建设、农民脱贫致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参与编制《规划》的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工魏清华认为,我省启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水到渠成。
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已经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我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国家部委全力支持项目启动,有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植被恢复保证金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有多年林业生态建设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有充足的宜林地资源……尤其是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项目区各级政府和群众强烈要求快速推进治理进度,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涨。
据此,他们结合多种因素,提出利用2013年至2020年8年时间,为吕梁山戴上“绿帽子”:生态脆弱区 森 林 覆 盖 率 由 2012年的18.91%,净增7.61个百分点,达到2020年的26.52%;通过实施灌木战略、干果经济林战略、科技杏林战略和森林保护战略,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使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退化和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攻坚战刚一打响,老区干部群众就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战役中,推动工程在启动的头两年全部超额完成建设任务。《规划》要求头3年内完成人工造林284.04万亩,仅今年的11个月,就完成了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137.2万亩。
工程建设也如一辆致富列车,拉动了项目区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吕梁山区的岚县,瞄准工程建设育苗已成为农民热追的产业,全县育苗面积达到4万多亩。该县东阳涧村300多户村民加入了苗木合作社,村民冯大伟说:“这个工程要搞8年,抓住这个商机,还要扩大经营。”
条件不好科技补
——立地条件人力难改,但科技投入和技术保障也是攻坚利器
天气渐寒,省造林局局长黄守孝这些天一直琢磨几件事:晋西北气温低的县,地膜覆盖能不能尝试用黑色地膜,既能保水,又能保温……
吕梁山上造林难,这是山西干部群众千百年实践后得出来的 “真理”。当地群众这样说:“荒山多、树木少,不下雨是旱灾,下了雨是水灾,种上几棵树,过一场洪水连根也没了!”
怎么办?我省多年积累的经验是“资金不足精神补、条件不好科技补、任务艰巨机制补”,实干、苦干加巧干。越是条件差的地区,越要依靠科技攻坚。
在工程启动之前,林业部门就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除了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要求外,还额外列出径流林业、生长调节剂应用、保水剂应用和造林覆盖等多类关键技术。
省林业厅总规划师张云龙说,就是要大力推广抗旱造林适用技术,以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市场化运作、规模化造林、科学化实施。
如今,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这场战略中,无论是坐镇指挥的将帅,还是一线实战的士兵,都兴起一股钻研战术风。
五寨县在鱼鳞坑地膜覆盖技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们不只是单纯的穴内覆盖,而是将整个鱼鳞坑进行全覆盖,采用的地膜加厚了,降解时间延长了,地膜的保存可达到3年以上,在具备普通地膜覆盖效果的同时,更能有效地防止鱼鳞坑被雨水冲毁,减少新造林期间的抚育次数,大大节约了后期补植、抚育的成本。该县胡会乡造林专业队员张耀广说:“这么冷这么旱,树要栽活,就得想招数哩!”
据统计,在今年的造林中,91%的造林工程为专业队造林,有86%的县做到了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在生态林建设上,容器苗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有10个工程县采用垒石坑客土造林、地膜覆盖、容器苗造林等多种科技手段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当年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