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周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27.08.2014  09:53

  胡兆森近照。

  人物简介:胡兆森,1928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系动力学专业,随后赴鞍钢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6岁时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来又连任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常务副主任。曾长期在原冶金部、原国家科委从事我国科技事业领导管理工作。

  1951年,我大学毕业,服从组织分配,从南方奔赴北方。到了沈阳,我才获悉将被分配到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之后,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座大型自动化炼铁炉的基建工程。1953年是鞍钢三大工程施工的高潮年,几万名工人在工地上开展着劳动竞赛,纷纷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生产老厂区的土建施工中,突然新发现地下有日伪时期留下的多种地下障碍物严重影响施工,这使得透平鼓风机系统的循环水泵站无法按期竣工。正当从冶金部到公司上下都为此感到十分焦虑的时候,我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提出科学借水方案,终于保证七号炼铁炉不仅按期还提前一个多月竣工。

  1954年下半年,我国开展第一次普选。那时,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像钢铁、机械、煤炭和造船等都在东北。所以选举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东北地区选送代表的城市最多,鞍山市是以钢铁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共有6个代表,分别是:韩天石、孟泰、邵象华、张明山、我和沈策同志。

  1954年9月4日,我与部分辽宁代表抵京,被安排住在新建的东四牌楼六条的东四旅馆。

  9月15日下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召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来到会场,全场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我也拼命鼓掌,兴奋到了极点,眼泪掉下来。我竟有些不相信,与我们在精神上、思想上朝夕相处的领袖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

  下午3时15分,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紧张地拿起笔记本,一句一句地记,一边记一边鼓掌,还一边想多看他一眼,他的每一句话多有力!多沉着!他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我们心中的想法。毛泽东介绍了这次会议的重大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他指出,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他还特别提到,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他最后指出,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这也是我第一次亲耳聆听毛主席的讲话,他的讲话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9月15日开幕当天,我们听取了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刘少奇的报告长达3个多小时,代表们听报告中不断热烈鼓掌。

  9月20日,当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了表决。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全场的代表都站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宪法的诞生,也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呼和拥护,老百姓都自发地上大街游行,高呼着拥护宪法的口号。大家一路欢呼着回到驻地,车开得很慢,我连嗓子都喊哑了。

  9月23日,我们又听取了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指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穷,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可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

  (记者 徐 隽整理)

责任编辑: 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