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可复制可推广的林业生态扶贫样板

31.08.2017  09:56

 

      “山西生态保护扶贫走在了前列,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今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山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说。

      面对生态脆弱区与集中连片贫困区高度重合现状,山西省通过采取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脱贫一批、绿色产业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实现了山绿人富、百姓脱贫。

      吕梁市就是山西生态扶贫的典型。“全市着力破解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结合不紧的问题,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作,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努力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稳定增收脱贫。”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说。

      合作社营林新机制

      吕梁有13个县(市、区),其中10个是贫困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多集中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通过在生态脆弱区与深度贫困叠加区域推行合作社营林机制,全市生态环境正逐步改善,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吕梁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怀忠说。

      合作社营林机制是山西生态扶贫的亮点,吕梁最早提出了这一扶贫举措,并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创新,成为全省生态扶贫样板。

      今年4月,吕梁出台《关于推进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促进生态扶贫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造林绿化任务主要依托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推动生态建设与贫困户稳定脱贫。这为全市开展合作社造林奠定了坚实基础。

      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4.016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宜林荒山多、贫困劳力多等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购买式造林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生态扶贫新机制。“这种以生态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顺应民心,符合实际,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告诉记者,造林工程开展前,县政府统一制定造林规划及标准,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造林合作社前期垫资造林,验收合格后再由政府购买。

      界河口镇的岚县林得财造林专业合作社有48户社员,其中45户为贫困户,今年春季该合作社承担完成1500亩造林任务,参与造林的38户76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劳务收入达43万余元,人均增收5000元。

      马兰柱是林得财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过去种地每年收入仅有2000多元,2016年加入合作社后,通过参与造林,当年就增收1万元,加上育苗收入,2016年全年收入达到2万元。“原来出去打工没人要,现在加入合作社,收入多了,感觉生活幸福了。”谈到如今的生活情况,马兰柱非常满意。

      目前,吕梁全市共成立1008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其中867个合作社今年春季通过议标承担造林任务74.67万亩,占到全年任务105.78万亩的70.5%,涉及贫困社员18079人,人均增收4000元。

     

      林业特色产业促增收

      为抓好林业特色产业,吕梁积极发展沙棘、油用牡丹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全市已新栽特色经济林8万亩。

      临县是吕梁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特色林业富民战略,经济林成为全县极具优势的富民强县产业之一。”临县副县长王占勤说。目前,全县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119万亩。

      临县玉坪乡核桃面积达3万亩,年产核桃70多万斤。因为卖核桃,该乡李家峁村的杨明明成为当地致富能人。2012年,杨明明吸收村里14家贫困户成立森宝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投资50万元,在村里建起核桃加工厂房,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2016年,合作社毛利润达到400余万元,人均每年收入超过1万元。目前,合作社长期打工人员有70多人,其中80%是本村及周边村镇的贫困户,“就是想帮着贫困村民一起致富,过去他们只种地,每年就2000块钱收入,现在每月工资最少1000元,收入高的每年超过2万元。”杨明明告诉记者,她打算再招收50-60名贫困户,帮助更多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是吕梁积极推行的生态扶贫措施。结合全市经济林发展特点,吕梁在红枣、核桃重点区域,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通过三年连续管理,使经济林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市各县(市、区)目前已完成提质增效40.64万亩,涉及贫困农户73359户。

      协和堡村是汾阳核桃种植大村,全村1800亩土地全部种植核桃。早些年,该村核桃产量低、果仁小,没有销量,每斤价格只有5元。近年来,通过提质增效,全村对原有核桃品种高接换优,选育出“礼品2号”等优良核桃品种,凭借果大、壳薄、产量高等优势,新品种在市场快速得到认可,每斤价格达到15-25元。“刚开始自己试着嫁接新品种,后来政府实施了提质增效工程,全村得到林业部门大力支持,村民的收入更有保障,更有信心把核桃产业发展好。”村支部书记张效齐说。目前全村依托核桃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更多贫困户享受到政策性补助

      吕梁积极把国家优惠政策向贫困户倾斜,让更多贫困百姓能够享受到政策性补助,逐步实现脱贫。

      2016年10月,山西提前启动实施了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目前第一批退耕还林120万亩任务已全部落地。吕梁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为55万亩,涉及贫困户2.6244万户、7.6842万人,目前已完成造林43.6万亩。

      临县雷家碛乡张家湾村过去是附近有名的贫困村,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以来,全村共落实退耕面积4255亩,第一年就兑现补贴资金212.75万元,人均增收1392元,其中148户贫困户退耕还林2286.45亩,涉及贫困人口390人,户均享受补贴7724元,人均享受补贴2931元。通过退耕还林政策补贴,张家湾村已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在退耕还林政策帮助下,兴县孟家坪乡王家塔村的王提儿终于摆脱了“贫困户”的帽子。王提儿全家共退耕土地38亩,仅此一项,一家4口人5年可享受政策性补贴5.7万元。“退耕还林政策性补贴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获得感明显增加。”兴县林业局局长白卫利告诉记者,全市第二批26.03万亩退耕还林任务,目前正与农户签订合同和编制作业设计中。

      让贫困户参与生态护林也是吕梁生态脱贫的“法宝”。

      依托林地资源管护项目,全市将贫困县60%以上的护林员岗位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今年,全市森林管护员人数达5594人,比去年增加912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管护员3316人,占管护员总数的59.3%,比去年增加873人。“贫困管护员人均年工资6000-10000元,可带动9000多贫困人口脱贫。”李怀忠说。

      石楼县在年初将全县原有的460名管护员全部解聘,采用县管、乡建、站聘、村用的原则,优先选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聘用森林管护员10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2人,占管护员总数的90%。刘俊明是石楼前山乡坪泉村贫困管护员,当上生态护林员后,年工资达到6000元,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以后生活有希望了。”刘俊明说。


砥砺奋进的五年:山西: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山西林业,再次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林业厅
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
8月22日上午,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