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八水一增”促农建
本站讯 (通讯员 樊秉更 李志娥 李敏)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吕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视频动员会议精神,按照全市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瞄准实现人均一亩水浇地的目标,大力开展以“八水一增”(即节水、蓄水、保水、提水、引水、中水、活水、引水和新增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八水”分别是:一是节约用好现有水。因地制宜搞好节水灌溉工程,是有效缓解全市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汾阳市今年先后在5 个乡镇(街道)的19个村,新建防渗渠道 29.5公里,其中:干渠6公里,支渠8.5公里,斗渠15公里,受益面积 2万亩。二是充分蓄住地表水。孝义是吕梁严重缺水地区县市之一,今年市财政投资3900万元,完成了柱濮河改河蓄水重点工程。大坝为匀质碾压土坝,坝顶宽19米,坝顶长464米,坝高27.4米。现基本完工。中阳县在实施旱井集雨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在干旱山区投资200万元,修建了300m 3 —500m 3 的高位蓄水池8处。三是保持大地一方水。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级重点水保项目、省级重点水保项目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新建淤地坝4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99万亩。四是合理开发地下水。为实现山区农民人均一亩水地、群众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吕梁市委、市政府从2012年开始实施“千井灌溉富民工程”,五年内在全市打井1000眼,发展灌溉面积24万亩,真正解决我市山区缺水村庄的农田灌溉问题。2014年打井200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亩。五是人畜饮用安全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市水利工作重要内容。2014年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71处,解决了235个自然村、15.58万人和148所学校、3.42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六是优先利用再生水。孝义市充分利用新阳煤矿、新柳煤矿、宜兴煤矿等污水处理水源,提水上山,新建高位水池9座,发展核桃林涌泉灌和管灌1.48万亩,在有效提高了当地核桃品质产量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七是连通管网用活水。交口县东南片区集中供水联网工程通过管道联接店则沟、双池、回龙3处集供和天源、亿隆兴、晟铵电厂、煤运和天鹏5家企业的12眼深井,采用“自流引水”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双池镇、回龙乡26个自然村、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23个企事业单位 、311头大畜的用水短缺问题,还可每天为部分企业提供约42万m³的富余水量和应急供水,供水保证率在95%以上。八是设法引来境外水。2014年,交城县龙门供水工程9.4公里输水隧洞全线贯通,为实现全线通水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该工程建成后,将为交城县每年增加180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供给,从而彻底改变交城的水,不浇交城浇文水的历史。
“一增加”:即千方百计新增基本农田。全市重点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造地,狠抓土地开发整理和改田造地工作,搞好废弃厂矿和其他不良占地的土地复垦。山区九县区要重点发展沟坝地,平川四县市要把重点放在平田整地上。岚县王狮乡石桥村,垫滩造地100亩,改造低产田400亩,完成总投资360万元。兴县蔡家崖乡水保治理大户高花处依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资金445万元,动用铲车7部,翻斗车5部,挖掘机7部,造地400亩。交口县采取“六个结合”狠抓以造地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铺开百亩以上农田建设工程21处,上马大型机械175台,上马劳力人1.2万人,完成梯坝滩基本农田5000亩。
截至目前,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出工30.55万人,出动机械7.1392万台次,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5.58万人,实灌面积145.2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7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3.99万亩,新建淤地坝45座,新增基本农田5.93万亩,其中:水地0.61万亩、梯田3.87万亩、坝地1.15万亩、滩地0.31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处。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当前全市上下正紧紧抓住冬闲季节大干苦干加巧干,利用封冻前的有效时间,再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来源:吕梁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