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 带着问题找答案
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对“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高度重视,提出了“干部受洗礼、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图为高卫东(右三)带头深入所包乡镇临县城庄镇进行走访调研。
编者按:
从2014年12月开始,吕梁市开展了“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全市万名党员干部按照“干部受洗礼、群众得实惠”总体要求,以群众需求为方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紧紧围绕保障基本生活、落实基本政策、维护基本权益、改进基本服务、解决基本问题“五个基本”,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服务改起,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经过8个多月时间的集中奋战,活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市3.1万名党员干部走访基层单位、农村、社区、企业5762个,入户38.8万余户。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对群众提出的13.8万余条诉求、建议、意见,认真梳理,分解交办,推进解决,深受群众欢迎。
通过“清单式”管理,13个县市区、15个市直民生重点单位和39个窗口服务单位,共制定了613项民生政策清单、871项民生事项清单、525项民生服务清单,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通过媒体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
各县市区共印制《民生政策一本通》80余万份,当地媒体进行了民生政策系列解读,各级党委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平台进行了全面公示,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各县市区和市直重点民生单位确定的871项民生事项,已办结540项,办结率达62%。各县市区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68亿元,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业、医、学、住、行、保、水、暖、电、气、网、安13个民生重点领域43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各县市区结合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的落实,狠抓县、乡两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目前,13个县市区、166个乡镇(街道),都已建立了便民服务平台,服务窗口达到2862个,工作人员3135人,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明显转变,办事程序明显减少,办事时间明显缩短,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从群众的角度看:
政策清了
服务好了
问题有人管了
“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障基本生活、落实基本政策、维护基本权益、改进基本服务、解决基本问题“五个基本”,梳理、汇总、落实了“三个清单”。一是梳理了613项民生政策清单。通过活动,对多年来党委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大起底,第一次将惠民政策系统地进行了梳理、解读,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政策通过清单的方式,使干部进一步明确该为老百姓干什么,使群众进一步明白了自己能享受哪些政策。这是民生政策清单。二是梳理了525项民生服务清单。第一次将服务事项集中化、条理化、具体化,摸准了群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脉搏和关节,把服务事项落实到政务大厅的各个窗口,扩充了大厅的便民服务功能,提升了大厅为民服务的质量水平,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这是服务清单。三是梳理了871项民生事项清单。第一次组织各级政府和重点民生单位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集中承诺、集中公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以月为单位任务倒排,跟踪落实。群众认为,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政策清了,服务好了,难点热点问题有人管了。
从干部的角度看:
机关戾气少了
群众感情浓了
服务本领高了
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乡村四级干部扑倒身子,深入一线,视群众为家人、亲人,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既确保了活动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又使广大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一是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市县乡村四级干部整天奔忙在田间地头、社区、车间,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思想上沟通一致,行动上同频共振,缩短了干群距离,回归了干部本色,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加深了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了解。广大干部长期身居机关,对基层的情况了解不深、掌握不够,通过这两项活动,干部进一步体会到农村群众的生活不易、创业艰难,特别是没有想到贫困山区的群众,在衣、食、住、行、医、教、保、安等方面还有那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三是找到了服务群众的方法和路径。以前,干部普遍认为,民生工作天天讲、日日干,不外乎就那么些套路和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干部真正摸准了群众的真实需求,找到了一线调研、一线工作、一线落实的方法,摸索出了清单式管理、节点式推进、一条龙考核的路径,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四是弘扬了“钉钉子”精神和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贫困地区,吕梁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也有不少干部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搞了不少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造成了一系列的民生欠账,群众怨气比较大。通过这次活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困难的实际,广大干部始终牢记“我是贫困山区的一名干部,我是革命老区的后来人”,扎根基层,务实苦干,艰苦奋斗,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日子里,一项一项落实,一个一个攻坚,品格得到了锤炼,作风明显改变。五是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实现了干部自身的价值。习总书记说过,“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在一桩桩、一件件攻坚克难的实践中得到了摔打磨练,机关戾气少了,衙门作风没了,相反,群众感情浓了,服务本领高了,群众对干部实实在在的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干部切身体会到人生价值的意义所在。
从社会的角度看:
人心齐了
士气高了
形象好了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腐败问题集中爆发给吕梁带来负面影响的严峻形势,吕梁市委、市政府适时开展这项活动,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服务民生、创优环境上来,既抓住了问题导向,又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凝聚了人心。多年来,吕梁民生事业欠账多,一直是一块“短板”。活动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服务改起,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来应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通过活动的开展,全社会形成了“群众的事干部办、群众跟着干部干”的良好氛围,极大地凝聚了人心。二是提振了士气。通过严格推行责任落实、分工落实、程序落实、成效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民生事项按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干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在群众充分认可的评价中,干部提振了信心,树立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全市形成了上下同心、气顺劲足的工作局面,极大地提振了士气。三是提升了形象。干部心贴心、面对面、手把手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的充分认可,重塑了干部为民、务实的新形象;干部的身体力行、主动担当,增强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树立了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形象。
启 示
吕梁市“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做任何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好“抓准”的问题。“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所涉及到的13个民生领域43方面突出问题,都是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活动抓住了吕梁当前民生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这是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前提。做任何工作都要找准出发点和着力点,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吕梁市委明确提出做好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就是“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所以“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惠民生”,就是扎扎实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二,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干事,是活动取得成效的根本方法,做任何工作必须解决好“真抓”的问题。“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连续8个月,战线相对长、涉及面也比较广,在相对紧凑的时间内,集中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得益于领导抓、抓领导,得益于上下协调联动、左右密切配合,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咬住目标、按照节点、选好载体,合力攻坚、一抓到底。不管做任何工作,必须像“钉钉子”那样,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第三,群众的评价就是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做任何工作必须解决“抓实、抓好”的问题。“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实实在在地开展,就在于扎扎实实地编制了民生政策清单、民生服务清单、民生事项清单,任务倒排、紧扣节点、跟踪问效,其中一个制胜法宝就是进村入户,让群众说话、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价。我们常说“抓而不实不如不抓”,我们也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联系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我们就是要用“严”来保证“实”,用“实”来保证工作成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取信群众。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顺应群众的期盼,落实“三严三实”的要求,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