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美丽乡村新画卷

21.07.2014  20:08
    盛夏的右玉,凉风习习,清爽宜人。在右玉县新城镇东街村:一排排白墙红瓦、宽敞明亮的房子,掩映在绿树之间;一座座标准化养殖区干净、美观;便民超市、农民书屋、健身广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贯穿东西南北;街道两旁栽满了各种花木;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清洁,村庄周围景色优美如画,整个村子给人一种清新扑面的感觉,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环境整治换新颜  

  “现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都是干干净净的,栽满了树,闲暇时和老伙计们喝壶茶、杀盘棋,心里觉得挺舒畅,就连城里亲戚来串门,都说我们村可不比城里差了。”70多岁的杨千河乡金牛庄村民赵大爷自豪地说。 

  乱搭乱盖、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乱飞,人畜混居……几年前,走进右玉乡村农户,几乎无处“下脚”。 

  而如今,右玉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悄然回归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行在杨千河乡铁山等村庄,只见一颗颗、一片片翠绿的树木与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庭院相映成趣,处处彰显着新农村的美丽景象,抒写着一幅优美动人画卷。 

  近年来,右玉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每年都要在全县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整治,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村民们多年来形成的乱泼乱倒的坏习惯也有了明显转变。今年4月份,右玉县再次开展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并高标准完成了53个环境整治重点村集中整治任务。同时,右玉县在每个乡镇分别打造了2-3个美丽村庄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按照农村人均一颗树、一村一片林、一乡一条路“三个一”规划,在各乡镇实施了以营造片林、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为载体的乡村绿化工程,共栽植各类苗木62.5万株,高标准完成绿化村庄30个,打造庭院绿化示范村10个。 

   文化惠民送欢乐  

  新村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在白头里乡,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路灯就亮了起来,老人小孩便会自发来到文化广场,或伴着欢快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或快乐地嬉戏。 

  “每天晚饭后跳一会儿,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多好啊!”村民王二女高兴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了广场舞的队伍当中,舞出了健康文明的新气象。 

  近年来,右玉县把文化事业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相继建成了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以及室内篮球馆、棋牌室、健身广场等多种文体活动场地,并配备了相应设施。 

  为满足村民们的文化需求,今年,右玉县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捐书活动,并将捐赠的3万多册图书,充实到了全县300多个农家书屋。在此基础上,县里还通过电影下乡、办文化墙、办宣传窗等方式,把文化活动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文明创建、科教知识的普及推广等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创新送戏下乡演出模式,在每场演出前,制作节目单,由老百姓来点“”选择表演的节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农民奔上致富路 

  走进牛心乡甘泉庄村养羊大户王忠家,灶台上一锅羊肉“咕咕”冒着热气,堂屋的四周摆放着蔬菜、水果、鸡、鱼,里屋摆放着崭新的沙发和大衣柜。说起现在的生活,王忠笑得合不拢嘴,“政策好了,只要你有辛苦,就一定能致富。去年我分到了养殖区,养了100多只羊,赚了7万多元,生活宽裕多了”,“今年,女儿考上了二本,今天请村里的亲戚、朋友来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谈话间,王忠的妻子搭上了话,语气中充满了喜气。 

  近年来,右玉县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摆到全县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农牧林一体化发展战略,举特色旗,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以农民人均10只羊、1亩苗圃为目标,以规模种植、规模养殖为抓手,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以杂粮、肉羊、马铃薯、种苗、牧草、油料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2013年,右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增长13.3%,朔州市排名第一。 

今年,右玉县将继续发展生态农业,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以农民人均10只羊、1亩苗圃为目标,发展六大特色板块,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化种养园区。同时,通过产业扶贫进村和龙头项目带动力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94元。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szs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