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便利店到底做了什么让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29.06.2016  00:40

联商网消息:初见有落差,离别是乡愁。有多少人的台湾行最后成了“欲扬先抑”的反转剧。

在我看来,促成这种反转的“”无非是两个,一是秩序感,二是人情味。而台湾的便利店天然就成了两者共存的重要场景之一。

台湾便利店做到今天这样花 了36

在台湾问路,几乎所有人都会这样讲:当你看到xxx便利店的时候,向左/向右……

对!在台湾,便利店就是路标。

2014年,台湾的媒体做过一个统计,每2500个台湾人就能分配到一家便利店,平均每3个台湾人,就有一个每天到便利店报到。台湾便利店的密度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如今,台湾36192平方尺的土地,2300万人口,便利店数量已突破10000家。

自1979年,统一企业集资新台币1.9亿新台币,创立了“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单独运营,便利店行业在台湾已经有36年的历史了,甚至比麦当劳等美式快餐还要早3年。

和麦当劳一样,当年的便利店属于相对高档的场所,商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老农夫一般不敢进去,进去是要脱鞋子的。

台湾便利店的商品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样,他们曾经也卖过扫把、水桶,花了七八年的时间摸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台湾便利店的经营者也逐渐把即食即吃食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商品组织从家庭化转向个人化。

我的高中时代,7-11有三样商品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大热狗、冰沙、可乐。每家7-11都有一个自助可乐机,冰块,少年们只需带着杯子来战。重量杯、挑战杯,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冰爽一夏的共同记忆。

1987年,台湾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为了遏制台湾民众赌博的坏风气,政府关闭了所有“爱国奖券”兑换点,那么,这么多优质的店铺释放出来之后谁来接盘呢?刚好7-11经过七八年的发展,商业模式和形态相对成熟,就把这些店铺全部接手了。这是7-11第一次大规模的拓展开店。

如果说,2000年之前,是台湾便利店商品运营和规模化发展的20年。那么2000年之后,便是这个行业增值服务加持的重要时期。

以台湾7-11为例,几乎所有的服务项目都集成在一台叫ibon便利生活站的机器上,储值/缴费、好康/红利、票务中心、购物/寄货、列印/扫描、申辩服务、生活服务……

最夸张的是,台湾便利店还可以帮你免费倒垃圾。

在台湾,几乎看不到垃圾桶,“垃圾不落地”,有的社区会帮助居民集中处理垃圾,那有的社区没有这个功能但又不能随便乱扔,怎么办?只能等待垃圾车来的时候丢掉。

那有的职业妇女就说,垃圾车不是随时都有,时间点对不上怎么办?于是,7-11开始推行“帮你丢垃圾”的活动,现在已经形成了它的固定服务项目。

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尽可能的释放一些职能和项目给便利店做,台湾便利店在增值服务方面已经做的非常成熟,丰厚的佣金也是盈利构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惜,近年来,台湾便利店行业整体在商品上的创新不多,咖啡和霜淇淋(俗称黑金和白金),也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倒是有两个新变化值得注意:

我们看到,台湾便利店的座位区越来越大,除了买东西、用餐,便利店更欢迎市民多进来坐坐。老友聚会、学生做功课、商务人士谈工作。帮助职场妇女接送小孩的义工,甚至会将小孩子的集合点设置在就近的便利店。

除了将便利店社区中心化、旅游中心化,台湾7-11还与其代理的Mister Donut(美仕唐纳滋),合作尝试一些新型门店。

如今的台湾便利店行业,在我看来是一种稳定的持续,商业模式和商品都变化不大。

反而是中国大陆市场,每天都有新变化。

我们之前一直在关注1号店,一开始是以快消品为主,突然他们也开始卖生鲜了。京东也从一个3C类商品为主的垂直电商,开始介入快消品。生鲜之后就是低温商品,恰好都是我们便利店行业非常重要的品类。

那么,我们现在在中国大陆从事的便利店行业,终将走向哪里?是否和台湾便利店殊途同归呢?

我只能告诉你,

我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还有什么服务是台湾便利店没有的?

吃饭、办公、约会、借厕所、丢垃圾、买票、叫计程车、紧急避难……甚至,年轻的店员看见独坐在店里奋笔疾书的“中年怪蜀黍”,会误认为他“失业失意又孤独”,认真的问上一句,“您是否需要写履历表?“

所以,还有什么服务是台湾便利店没有的?

Q1:台湾便利店有多少种增值服务?

来自统一超商的数据,截止2015年8月18日,7-ELEVEN的增值服务项目多达700多项。

统一超商的高管在某次采访中表示,设立ibon,“原本只是想提供多一点的服务,吸引更多顾客到店消费。没想到服务项目越加越多”。

从来源上来看,台湾便利店的增值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政府职能部门,一类来自金融机构。

7-ELEVEN为了帮助职场妇女处理生活垃圾,推行过“免费帮你丢垃圾”的活动,因为非常受欢迎,最终成了7-ELEVEN固定服务项目。

这些属于便利店自发推行的项目,间接承担了某些社会职能。

2000年之后,台湾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了提高运转效率,前者释放了大量“不太重要的功能性项目”,后者愿意将利润较低的项目交由第三方运作。于是,才有了台湾便利店增值服务大爆发的年代。

当然,台湾便利店来接盘不是偶然事件,规模性的商业网点布局是先决条件。

Q2:增值服务给台湾便利店带来了什么?

2005年,台湾7-ELEVEN设立ibon,几乎将全部服务集成这台多媒体数位机上。除了7-ELEVEN,台湾全家便利店也有自助服务机器FamiPort。

至2015年,统一超商升级ibon2.0,并为了满足消费者移动化的需求,同步推出APP。与此同时,全家便利店也更新了二代机型。

统一超商和全家各自消耗在升级版多媒体数位机上的费用分别是8亿新台币和4亿新台币。

统一超商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5亿人次使用了ibon,交易1.5亿笔,平均每位台湾人一年使用过6.39次ibon。使用率最多的服务是缴费、票券、叫计程车。

加持了多项增值服务的台湾便利店,不仅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了每个台湾人民的生活之中,还为门店经营带来丰厚的利润。据业内人士透露,台湾便利店服务项目营收所得,占整个净利的30%以上。

所以,多媒体数位机才是台湾便利店坪效最高的“货架”。haoma?

Q3:为什么中国大陆的便利店增值服务不太做得起来?

台湾便利店经营者也将这些模式带到了中国大陆。

但是,在中国大陆有一大堆电商可以帮你做这些事情,而且做的还不错。支付宝就是一个类似ibon的移动版,水电煤、票务…城市服务逐渐集成。

政府相关部门管控严格,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增值服务的集成也没有为便利商店带来明显的客流变化和收益。

上海某便利店公司于三年前与天猫合作“代收包裹”,如今,在工作日,中低档小区周边便利店平均要接受30个左右的包裹,而到了双11或者双12,包裹量会暴增至百件以上。加上不断减少的佣金,此项服务已不足以平衡运营成本。

这家公司已经于今年上半年暂停了与天猫的合作。

鲜食类商品也越做越多

起源于美国却繁盛于日本与台湾的便利店业态,发展到后来衍生出了两个重要分支,以日本和中国台湾为代表的传统便利店,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加油站便利店。

如今,在亚洲的传统便利店里,鲜食类商品越做越多。如果用五分制来评分,冷食、热食、coffee+ice cream、低温商品等鲜食商品,分别在日本、台湾、上海便利店的布局是怎样的呢?这其中又有哪些因素来决定?

▲ 图片来自联商专栏Z先生

冷食

(盒饭、寿司、三明治等)

日本的冷食商品最多了,便利店的盒饭陈列有三排以上,寿司和手卷类商品陈列面积也很大。但是你会发现,台北便利店盒饭排面稍微多一点,像花莲市啊这种地方都很少很少了。上海有很多商务楼边上的便利店,一天可以卖掉两三百份的盒饭,一般的店销售并不好。

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呢?

一方面,日本人本身就很喜欢吃冷食,其次,在日本也没有台湾和上海这么多小摊贩。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日本的实体店铺成本很高,从而导致商品价格偏高,在日本吃个最普通的拉面要600日元(约等于35.7人民币),而差不多同样品质的盒饭只要450日元(约等于26.8人民币)。顺便说一下啊,日本便利店的盒饭制作工艺比较高,保存在18℃的温度下,品质和口感非常好。

台湾的房租比中国大陆便宜很多,所以,生存环境要优越。实体门店成本不高,商品售价就相对低,所以,台湾便利店的冷食尤其是盒饭比较没有销售。多元的街边餐饮小店取代了便利店的某些功能。

▲ 台湾7-11便利店某店

▲ 台湾7-11便利店“石安牧场温泉蛋

热食

(关东煮、包子等)

日本便利店有热食,但是相对较少,主导商品就是中国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关东煮”啦。

台湾便利店也有关东煮,在台湾7-11,通常是把正对门口的中岛位置给关东煮。但是销量也不是很大,也是受街边小店的影响。

▲ 台湾7-11便利店常见商品布局

▲ 台湾7-11便利店热食中岛柜

上海消费者习惯吃热食,热食的占比非常高,品项很全,销售额贡献占比很大。

和台湾不一样的是,消费者可以在台湾便利店消费热食完全自助,但是上海有很多政府管制条款,经营者必须要有健康证,而且要由店员为消费者取用。因为热食的热销,上海的便利店比较不重视盒饭,冷藏温度只有10℃,口感和日本盒饭相比就差了很多。

Coffee + ice cream

Coffee+ice cream在台湾被称为便利店的“黑金白金”,可见其规模和地位。咖啡是台湾便利店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之一,平均每家店每天会卖掉100多杯咖啡,一杯咖啡的价格大概在60台币(相当于12元人民币),毛利超过50%。台湾人民钟情于冰咖啡,所以,如果不加提醒,店员会默认你需要冰咖啡哦。台湾最受欢迎的咖啡是加糖加奶的拿铁。

而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无添加的黑咖啡在日本非常盛行。

ice cream,也日本便利店非常重要的商品之一,在台湾便利店盛行了两年,最好的时候,每天的销量能达到300个。

▲ 台湾全家便利店抹茶祭 图片来自台湾记者李鸿典

低温商品

(保存在4℃的冷柜之内的商品)

保质期越短的商品,营养成分就越高,也减少了人体对有害食品添加剂的摄入。

在日本,新鲜果汁和茶,风幕柜会陈列六七排不止。

台湾面积小,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就近发展了很多农场、牧场。所以,在台湾便利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鲜的牛奶、新鲜果汁在售卖。

▲ 台湾7-11便利店低温存储的鲜牛奶

而在中国大陆,几大主要牧场都分布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距离远,运输的时间就很长,所以,酸奶制品品项很多。

这几年,上海便利店低温商品的占比和销售,成长速度非常快。消费者已经开始达成共识,食用这些东西才会健康。因为低温商品的销售占比上来了,所以常温运输的饮料产品销售也在衰退中。

门店售卖什么商品,消费者会用手投票。关心他们的变化,说不定他们已经在变了呢?

(联商网 李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