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卷变化释放信号 专家解读今后中考走向
中考刚刚结束,但是,关于语文试卷的热议还没有平息,"阅读理解取消了,作文大大小小四个,分数也增加到了70多分,题型变化太大了",对于这种变化,多数家长点了赞。与此同时,其他科目的考题也同往年不太一样了。那么,这些变化释放出了什么信号?我省中考命题走向何方?对今后的初中教育又有哪些启示?昨晚,我们联系了省教科院义务教育中心专家李平,权威解读今年中考试卷。
试题三大变化
取消科目说明作用显现,题型多样成最大变化。
今年各科试题平均题型变化接近20%,最多的学科约占40%。
李平说,这样做,目的就是反对猜题押宝,引导广大教师多关注教学内容的研究,少关注题型及其应试技巧,以不变应万变,回归教育原点。而且,以后的指导思想就是题型每年都要科学合理的予以变化,不能固定。
加大开放与探究的考查,能力倾向更加突出。
去年各科中考题中,有关开放与探究的试题比例,达到了40%,今年为46%,增长了6%。
考查阅读能力,突出考查学生人文素养。现在,阅读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山西各科中考题体现区分度的重要手段,占比也从去年的26%,增长到今年的33%,增幅为7%。
试题更加注重“实”
试题强调过程性,关注学生亲力亲为、亲身实践中的所感、所思、所得,指导落实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调查、查阅、收集、观察、设计、制作、实验、研究、参观、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切实改变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现状。
同时,试题指向学习的本质——学以致用,减少单纯知识性、技巧性考查并降低难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寻找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最新触发点,在检测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引导树立家国情怀。
以“考改”指挥“课改”,可以说,今年的试题让教师们看到,今后,教学中不能光“低头拉车”了,要更加关注并深入研究课标。同时,学生也要注重理化实验,亲自动手来做,反对黑板上“做”实验。
“得阅读者得天下”
2016年我省中考各科试题阅读材料的来源,可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内阅读。充分利用课内资源,读文本、读实验、读附录、读插图,从要害处设问,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读出文字符号背后的深意来;另一方面是对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试题阅读材料的视野宽,涉猎广,从陆地到海洋,从过去到未来,涉及人类生活领域、精神领域的方方面面,以读激趣,以读促思。
从这点上来看,表现出“得阅读者得中考”的态势,这也是对未来要参加考试的学生们的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