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话发展:金融鼻祖怎样推进金融创新
相关链接:
系列述评之十
位于平遥县西大街的日升昌票号旧址,向来客日复一日讲述着晋商作为金融鼻祖“汇通天下”的辉煌历史。
时光流转,晋商后人对金融的情愫却从未消失。在山西正处于重大历史拐点的当下,“重振金融”已由心底的情愫演变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
政府工作报告将金融业置于现代服务业首位,提出“推进金融业创新发展”。梳理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企国资改革、双创等重点工作部署,处处对金融业发展提出要求。
实施转型综改、创新驱动,金融业要快马加鞭赶上来!
纵向比较成就不小,横向看差距很大
回眸“十二五”,中国金融业加速发展。银行业在经济周期性调整中实现资产翻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趋于完善,保险业综合实力站上新台阶。百舸争流千帆竞。全国各地排兵布阵,争相吸引金融资源,集聚发展优势。
盘点这一轮发展浪潮,山西金融业发展有得亦有失。
纵向比较,成就不小。
金融业对经济贡献更大了。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9%提高到2015年末的8.9%。“十二五”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98万亿元。直接融资扩大,上市公司股票筹资额1330亿元,比2010年增加489亿元。
金融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了。20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8641.42亿元,是2010年末的1.5倍。2015年,保险保费收入586.73亿元,是2010年的1.6倍。
金融体系更加健全了。随着今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即将入驻,全国性银行机构将全部进驻山西。特别是2015年以来,地方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晋金所、晋商消费金融、华融晋商资产管理公司等纷纷设立。山西金控集团大手笔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成为集银、证、信、保、资产管理、要素交易、互联网金融等于一体的全牌照金控“航母”。
但从横向来看,我们的差距也很大。且不说东部发达地区,即使和中部发展较快地区相比,也让晋商后人惭愧。
一个突出问题是地方金融实力普遍不强。
拿银行来说,拥有“晋商”金字招牌的晋商银行,是省内城市商业银行的“老大”,可是向外看,发展速度和资产规模都差距明显。2016年,网易财经发布榜单,对241家银行2015年的总资产、增长率做了比较。晋商银行以1572.43亿元总资产排在79位,增长9.56%。晋城银行以总资产656.8亿元列145位,尧都农商行以626亿元总资产列152位。在同期,安徽的徽商银行,以6361.31亿元总资产排在31位,增长31.77%,相当于4个晋商银行。同样来自中部省份,江西银行总资产2130.88亿元,增长36.7%。
我们的最大短板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上市公司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截至2015年末,山西A股上市公司有37家,仅比2010年增加6家。而安徽、湖南这些中部省份在“十二五”时期上市公司增长数量都在20家以上。更尴尬的是,在市场加快扩容的2016年,A股上市公司达到3047家,Wind数据统计共有225家公司首发上市,无一家山西企业。当我们错失机遇时,兄弟省份上市公司数量却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安徽、湖北两省上市公司已突破百家,湖南超过90家,河南接近80家。而过去排在中部末位的江西,上市公司数量也增至36家。
山西金融业存在发展差距,有多方面原因。其深层根源,在于实体经济。应当说,这是山西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发展环境等多重问题的综合反映。另外从自身看,要素市场发展较慢,也是山西金融面临的一大问题。例如,交易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市场活力不强,矿产、知识产权等交易市场还未发展,与金融服务相配套的会计、评级、咨询等中介相对薄弱,服务能力不足。这些都影响了金融业效能的发挥。此外,从思想因素看,企业家、党政干部现代金融观念滞后,金融本领欠缺,对金融应用重视不够、魄力不足,也制约着金融业发展。
发力重点领域,补齐资本市场短板
山西金融必须迎难而上,加快改革发展,才能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了创新发展金融业的一揽子措施,条条指向“热点”“痛点”问题。
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是今年的发力重点。报告明确称,将做大做强金控集团,推动晋商银行启动上市,推进农信社改制,组建晋商人寿保险公司,推动组建民营银行。此前,我省还将晋商银行重组山西金融租赁、山西信托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省内第二家资产管理公司列入了改革发展计划。
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金融本身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将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同时,金融也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空转,成为无源之水。对山西来说,开展金融创新,必须与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结合起来。说到底,要服务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那么,在大幅增加信贷规模、推进债券融资的同时,山西金融创新如何再加力?在直接融资比重日益提升的形势下,努力方向是补上资本市场短板,用好并购重组、挂牌上市、基金等工具。
刚刚拉开大幕的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已向资本市场公开喊话:国企国资改革将走产融结合之路,与资本市场对接,更多地在资本层面下功夫,特别是要用好用活18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大力推动国有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证券化。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我省国企,凡是能够通过股改独立上市的就独立上市,凡是能装进既有上市公司的逐步装进上市公司。18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今年开始,每年都必须在资本市场上有动作。可以肯定地说,资本运作是国企国资改革中的一大主题。
除此之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潜力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双创主体,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都亟待资本市场发力。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培育壮大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特别是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劣后兜底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另一方面,要抓好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在四板、新三板、创业板和主板挂牌上市。
金融创新发展补齐“人”的短板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山西金融创新发展,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最关键的是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人才。“一般生产性行业的要素有许多,比如原材料、先进设备、技术,而金融企业所有的要素集中起来就一个字,人!包括人的智慧、效率、产品设计能力、专业水平等,”晋中银行董事长刘海滨说,从推进金融创新的环节来看,不仅有人“会”,还要有人“懂”、有人能接受,这就要求在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强化金融人才支撑。一方面实施一流的人才政策,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途径,建立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金融人才专业队伍,快速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优秀金融干部配备,提高各级政府运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专业水平。这是决定山西金融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其次是人的担当。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尚朝辉认为,金融创新有风险。不干事风险最小,创新则往往意味着风险增大。这考验着各级党政干部、金融机构负责人的担当。2016年,省委、省政府在煤炭企业债券融资遭遇挑战的严峻形势下,采取赴京路演,建立债券发行备案、兑付监测、风险预警三项机制,筹组晋商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CDS)等一系列措施,基本扭转了煤企融资困局。这正是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体现。
晋中银行,2015年本部总资产仅有232亿元,到2016年底,其本部总资产已达540亿元(合并村镇银行报表后达612亿元)。年增长超过130%,预计进入全国增速前五。这家银行规模大幅增长,原因很简单,2016年启动改革,实施了大规模增资扩股。这也是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体现。
第三是时间意识。时来易失,赴机在速。金融业利好政策有时间窗口,行动慢半拍,就会赶不上车。这主要体现在企业上市当中,个中滋味我们已数次体会。2016年,时隔九年之后,A股向城商行、农商行上市开闸,江苏银行、贵阳银行等登陆资本市场,自2012年起坚守排队的银行基本完成挂牌上市。与此同时,徽商银行、兰州银行、西安银行、长沙银行等也进入上市受理程序。而山西的城商行虽在2010年即有上市计划,结果却起大早、赶晚集。
类似现象还出现在旅游产业。省内某些景区上市始终“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安徽板块目前已有黄山旅游、九华旅游,湖南则有张家界旅游上市。再举一例,湖南以鸭脖而知名的“绝味”刚刚获批上市,做床上用品的多喜爱几年前也已上市,我们的平遥牛肉至今与资本市场无缘。
第四是开放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去年2月,山西创立了华融晋商资产管理公司,由华融控股,占51%,整合全国资源,用了3个月筹备即开业,当年盈利3.79亿元。下一步推进金融创新,我们也应在股权开放的问题上解放思想,寻求突破。
第五是要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的胸怀。在资本市场方面,要以企业改制为突破口,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有了改制的支持,一大批企业才能拿到进入资本市场的门票,从而有机会挂牌上市。
业内人士还建议,政府应在政策制定、诚信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尚朝辉也表示,可借鉴兄弟省份的创新经验,整合财税优惠政策,为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入驻创造宽松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在金融创新发展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