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转型升级
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充分挖掘和释放健身休闲产业的消费潜力,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
健身休闲业是体育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是大众体育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健身休闲产业消费体系初步形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对20至69岁人群的调研,开展健身运动的人群占比达到51%;2014年达到3.83亿人。从供给来看,当前我国拥有健身俱乐部约4500家,吸纳会员总数超过600万人,并形成了多个专业健身俱乐部品牌,以健身休闲产业为核心的消费体系已初步形成。
健身休闲产业消费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健身休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达24.55%,远高于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健身休闲服务多元化趋势日益显现。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早期,各类体育健身中心(俱乐部)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包括跑步、游泳、器械健身在内的多种传统健身休闲活动。然而,随着健身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的变化,小众化、个性化、时尚化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
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身休闲产业总体规模小,虽然我国健身休闲产业规模与参与人数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健身休闲产业供需缺口大。当前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健身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群众的活动需求。二是健身休闲产品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健身休闲产业结构发展失衡。当前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三是项目开发不平衡。
加快产业发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在我国消费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推动体育消费从传统型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
扩大健身休闲消费需求。当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以及闲暇时间都在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一是应进一步加大对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二是应进一步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推动业余体育赛事的举办,充分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示范作用,激发大众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
丰富健身休闲产品供给。当前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呈现明显的供给不足现象,为此《意见》提出,一是要发展多元化的健身休闲项目;二是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增加健身休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三是加强特色休闲健身设施建设,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打造特色健身休闲设施。
优化健身休闲产业结构。当前我国健身休闲产业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意见》指出,一是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二是要改善健身休闲产业结构,通过打造一批优秀健身休闲俱乐部、发展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提升健身休闲产业在体育服务业中的比重。
加快健身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意见》指出,一方面要促进健身休闲业与旅游、医疗、文化、教育、健康、农业、林业、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健身休闲服务,推动在线健身休闲平台企业发展,形成健身休闲产业新生态圈。
加大对健身休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意见》提出,要利用多种政策手段加大对健身休闲产业的扶持力度。其中包括试点消费补贴、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土地优惠等。
(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