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话发展:“一煤独大”“一股独大”何以破解
【系列述评之一】
山西企业百强总是山西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去年11月29日,2016年度山西企业100强如期发布。百强前五名分别为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5大集团总营业收入9269亿元,占到100强总营收的57%。
这一消息传递出两大信号。其一,前5名均是煤炭企业,5大煤企的营收超过其他95家企业的总和;其二,前5名均是国有企业,且前10名都是如此。入围百强的民企数量虽多,但收入规模远逊于国企。
前者说明山西产业结构中,煤炭“一煤独大”;后者说明山西企业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一股独大”。毫不讳言地说,这“二独”正是当下山西经济的真实写照,而“二独”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山西历史和现实的诸多问题。
在山西,“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由来已久,相伴相生,相互纠缠。
站在山西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一煤独大”“一股独大”说明什么?如何破解?
“一煤独大”造成结构性痼疾,抑制了转型动力和创新能力
“一股独大”造成体制性困扰,缺少了改革勇气和市场活力
去年11月28日,苗文庆离开阳煤集团新景矿已经整整一年时间。“下井,最多时能挣6000元,公司经营越来越困难,发不出钱,我就到太原儿子这边找了个当保安的工作。”回忆井下工作,经历过“黄金十年”的苗文庆感觉像做梦一样。
苗文庆的遭遇与四个字有关,就是“一煤独大”。自2012年开始,煤炭市场需求不振,产能严重过剩,供求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煤价跳水式下跌,煤炭全行业亏损,煤企生存压力巨大。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首次将煤炭行业定性为“困难行业”。
“一煤独大”是历史形成的。山西的煤炭发迹于春秋,做大于明清,成为煤炭基地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全国资源大省,山西拥有占全国1/3煤炭储量,仅煤炭一项就支撑着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如果再算上与煤炭密切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这四大传统产业在全省工业总值中的占比达70%以上。
60多年来,山西累计产煤140多亿吨,“煤焦冶电”等煤系产业企业长期占据经济主导地位。“一煤独大”导致山西产业结构畸重,二产过重、三产过轻,结构性痼疾难以根治,专家称之为“头重脚轻”。
产业经济专家、山西大学教授杨军告诉记者,“一煤独大”的后果就是受制于人,属被动型经济。一业独大,一煤独强,挤掉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扭曲了发展机制、恶化了发展环境,而现阶段更是出现了市场失灵、陷阱重重等内源性危机,转型内动力不足。煤炭行情高涨,不愿转型;行情低迷,无力转型;行情适中,不急转型。几十年积重难返,导致今天的结果。
“一煤独大”也抑制了创新能力,煤炭产生了“劣币驱逐效应”,挤占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
“一煤独大”还成了现在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甚至连带了其他产业下行,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股独大”一般指在公司股本结构中,某个股东能够绝对控制公司运作。山西的“一股独大”,又是“一煤独大”的结果。在一份调研报告中,省国资委前主任朱晓明说,山西国有企业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缓慢,国有股“一股独大”,开放发展的活力不强。
山西财专的郝宝爱副教授认为,在省属国企的股权结构中,集团公司的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已达70%,但在母公司层面,国有经济“一股独大”的情况还非常普遍。
去年的山西企业百强中,前10名企业全部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且有8家属于煤炭及其相关行业。
这“一股独大”容易造成一言堂,大股东完全控制公司经营,决策风险较大。国企的行政色彩过浓,官场习气过重,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无论是“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究其原因,政府和专家学者均归结为:高度依赖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经济发展模式。这说明,长期以来,山西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转型力度太小,市场活力严重不足。
郝宝爱用8个字来概括:改革不力、转型不足。
其实,山西煤炭产业、国有企业都曾为全国的建设和山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煤独大”“一股独大”无疑有其历史的成因。
今年的全省“两会”上,楼阳生省长一语中的:山西省经济虽然呈现低位企稳、稳步向好的态势,但仍没有走出困难时期,多年积累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体制性矛盾、创新不足素质性矛盾远未从根本上解决。
唯有加快转型综改、创新驱动,舍此别无他途。
破解“一煤独大”,转型是钥匙:
为能源产业插上科技翅膀,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产业格局中重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一煤独大”、结构畸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全省上下早已意识到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但是,转型升级说了很多年,转型的心态却随着煤炭价格的起伏而摇摆,“一煤独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经历断崖式下降之后,2015年,全省GDP增速降至3.1%,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2.2亿元,下降9.8%,税收收入1056.5亿元,下降6.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3%。
时至今日,煤炭行业的局部困难演变为山西经济的整体困境。严峻的现实告诉山西:“以煤为生”的老路子走不下去了,转型升级是唯一路径。痛定思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好煤的问题,经济结构彻底转型升级,走出新的发展路径,山西才有未来。
多年以来,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观。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朱启远说:“山西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要素,现在必须摆脱煤炭幻想,对于转型,要真转、快转、深转、全面转。”
“煤炭是宝贵资源,但将煤炭与资源画等号就偏颇了。资源不等于煤炭,也不仅限于煤炭。煤炭作为宝贵的资源,这是山西一大优势,要珍惜,坚持绿色、低碳、清洁、高效、永续利用,同时一定要从狭隘的资源认识当中走出来。”楼阳生省长说。
能源革命必然伴随煤炭自身的革命,煤炭“黄金十年”一去不返,优化能源结构、进行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破解“一煤独大”,要做好煤与非煤这两篇大文章。
煤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让旧动能释放出的资源转换成新动能发展的条件,不断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创造条件培育新动能,进而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从采煤到发电,从采煤到煤化工,是我省煤炭转化的两大主要路径。省煤化工协会老专家白玉祥将我省煤化工产业的传统优势简要归结为“肥醇炔苯油”,白玉祥认为,发展煤化工,理念十分重要,“我们现在应该将目光从原料市场转向中端的材料市场,不要总是关注低端的燃料市场,要向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
山西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大力实施产业“六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能源产业创新工程、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工程。
破解“一煤独大”,尤其需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潜力产业。经过努力,使煤炭产业在自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同时占比逐渐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
以煤炭为突破口,山西转型升级即是构建具有鲜明省情特点的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国产业格局中重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破解“一股独大”,改革是抓手:
出路在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增加“混改”动力
国企国资改革是今年我省改革的重大任务。把山西国企国资改革放到全国大背景下来看,仍有滞后的问题。国企国资改革零碎性、浅表性、短期性特征明显,“补课”和“赶考”的任务都很重,不少深层次问题亟待破题。
“一股独大”之弊,财经专家陈文辉有精彩解释,“‘一股独大’‘家族控制’,缺少有效制衡,大股东完全掌控公司运作,公司治理机制明显弱化,滋生内部人控制和大量关联交易。”
破解“一股独大”是破解国企改革深层次问题的关键所在。2017年无疑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年,下功夫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省内研究国企改革的徐州全副教授认为,要聚焦产业,依靠改革、科技和创新,抓好国有企业“混改”和民营企业“股改”,有效破解“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加国有资本的活力和弹性。
“上市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一种方式,但非终极目标。通过上市形成多元的股权结构,打破国有股“一股独大”局面,从而改变国企的经营机制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经济学家文宗瑜称。
优化产业资本结构是破解“一股独大”首要良方。这就需要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资本对市场信号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让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进国有企业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包括母公司的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革、国有股权减持,通过整体上市或产权交易平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持股,允许非公有资本或集体资本持有较大比例。
山西财专教授吉淑英说:“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有契约精神,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扶持做大民营资本和民营经济是破解“一股独大”核心要素。凡是可以开放的领域,都向民营资本开放,大力清除各种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鼓励民营资本积极进入,逐步推动国有资本从一些行业稳妥退出,将置换出的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煤独大”“一股独大”既是历史,又是当下,破解之路刻不容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破解的不二法门。只要完成煤炭产业自身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增长的多业支撑,山西经济这座大厦基础才会更加稳固、结构更加合理、竞争力真正强大,坚实地屹立在中国经济版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