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生死 圆梦珠峰(组图)
6月14日,《践行奥运精神——石磊 李国华圆梦珠峰分享会》在省体育局机关二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山西临汾的80后小伙石磊和他的同伴李国华用现场图片及视频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他们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
石磊是前国家登山队队员,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学专业和户外运动交叉学科,2002年,石磊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长江源头科考队,从此爱上了“登峰”。从2003年开始,他已成功登顶10余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
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石磊的终极梦想。三年前,他从临汾出发,踏上攀登珠峰的征程,却发生了那场堪称人类攀登珠峰史上最惨烈的山难。两年前,他再次出发,遭遇尼泊尔80年一遇的大地震,登山大本营瞬间夷为平地,5名队员遇难,他右腿小腿骨骨折。今年4月4日,他第三次出发,加入2017夏尔巴高山探险珠峰南坡登山队,历经49天终于圆梦。
每年5月是一年中最有可能登顶珠峰的月份,石磊说,攀登珠峰并不是一鼓作气地冲顶,而是分阶段做适应性攀登。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工作和攀登拉练后,他们于4月18日到达海拔5200米左右的珠峰大本营,这里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
登山队伍在昆布冰川与C1、C2、C3营地之间开始了一系列高海拔适应训练。昆布冰川素有恐怖冰川之称,是珠峰攀登事故多发地。石磊及其队友在攀登前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练习过梯子、上升、下降和横切。24日正式通过昆布冰川,到达海拔5900米的C1营地,第二天向6400米的C2营地进发,夜宿C2,第三天攀登到7300米的C3营地,再宿一晚,然后逐渐下撤。5月1日回到大本营,等待天气最好的几天即“登顶窗口期”冲刺顶峰。
5月17日,终于等来好天气。凌晨2时,石磊所在的队伍去往C2营地。5月21日晚7时,他们从8000米的C4营地出发冲顶。经过8个小时努力,5月22日凌晨3时20分,石磊冲顶成功,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山西籍人士。
石磊说:“我3次攀登珠峰的经历,送给每一个敢于追梦并为之努力的人。每往前走一步,就离梦想更近一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却不是最难攀登的山峰,所以我觉得这不算什么!我的登山活动仍然会继续,这是我毕生的追求!这是一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过程,也将是永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李国华,一名医学博士,2014年开始高海拔登山,成功登顶玉珠峰(海拔6178米,2014年)、慕士塔格峰(7546米,2014年)和世界第八高峰玛纳斯鲁(8163米,2016年,担任队长)。2017年作为队长攀登珠穆朗玛峰(南坡经典路线),于5月19日凌晨在海拔8500米处遭遇风速超过80公里的极端天气,多名队员及高山向导不同程度冻伤,他果断作出终止攀登的决定并带领队员于当晚成功下撤至第二营地,避免了重大伤亡的发生。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越往上走,氧气含量越稀薄,一些因海拔高移不走的遇难者遗体,成为触目惊心的“路标”。失足、缺氧、失温……任何一个小错都有可能把自己永远留在珠峰。分享会现场,他用看似平静的语气说:“攀登珠峰不仅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有一颗勇敢者的心。如果有机会,我会把我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因为失败的经验对于人们来说更是宝贵的财富。”
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但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石磊、李国华永不言败、勇攀高峰的人生经历,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这样的精神支撑我们自信地走在追梦的路上。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