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送快递丢人吗?

08.11.2016  06:08
快递 博士 博士生 社会 一个 谭超 理想 价值观 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 博二

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是,博士想干快递的话可以去干,旁人不说三道四,这说明社会价值观健康了。

大学生送快递已经很难上新闻了,现在门槛提高到了博士生。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二研究生谭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他“6年送60万件快递”的故事。“博士快递哥”表示,干快递之后,有人说“世风日下”,还有一些同学疏远了他。(昨日《华商报》)

从个人角度,这压根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博士送快递非但不丢人,反而值得表扬。自食其力,以产养学,不用理会他人的目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过时的价值观。快递非下品,读书也不见得高。

博士生的经济压力都很大。他们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阶段,却还没有开始挣钱。与理工科博士生相比,文科博士生就更惨一点。理工科博士生常抱怨被导师当廉价劳动力使唤,但一个项目几十万上百万元经费,再抠的“老板”都会让学生雨露均沾一下。而文科博士生连这样做廉价劳动力的机会都不多。

此外,理工科博士生毕业往往就能卖出高价。文科博士生的就业渠道狭窄得多,预期收入也少得多。记得在历史系读本科时,不止一位老师告诫我们“板凳要坐十年冷”,更有老师直白表示,穷二代不适合做学术。所以我怀疑,疏远“博士快递哥”的同学里,也许有想送快递而不得之辈。

只看新闻标题还容易忽略一点,被报道的高学历“快递哥”、“快递姐”们,通常都是快递网点的老板,而不是一线的快递员。谭超在东北读博,他的网点在老家山东烟台,读博后主要由妻子负责。起步之初可能需要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可是业务做大做强之后,就够得上“创业”的层次了。

教育部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有能耐的学生烧投资人的钱,普通学生选择烧家里的钱,“快递哥”这样的创业者也不能被歧视。快递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写不出多漂亮的策划书,但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既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又能增进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治史者焉能不阅世?

稍微让人感到心酸的是,“博士快递哥”忙了这些年,挣的钱还真不算多。6年60万件快递,每件五六角,合每年5万- 6万元,还要扣掉租场地、雇人的钱。只能说,快递终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或许正因如此,“博士快递哥”没把快递当作终极目标,他的理想还是做个高校老师。我想这大概不是因为他对快递还有抛不开的偏见,而是对两个行业的劳动强度、前景、社会地位认真比较之后做出的理性判断。

这似乎又验证了“穷二代不适合做学术”的观点。如果家境富裕的话,博士会有更多的时间看文献,也就能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所以对博士个人来讲,一手快递一手文献是蛮励志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个人的拼命又意味着一种不公平。

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是,博士想干快递的话可以去干,旁人不说三道四,这说明社会价值观健康了。而博士想一心扑到学术上的时候,又可以不必有养家糊口的压力,这说明资源分配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