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两会上多次强调这三项任务

11.03.2021  15:46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世界瞩目。今年两会“下团组”,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三项任务。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习近平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习近平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辨析: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要求内蒙古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提了三个“要”: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乡村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就在两会召开前不久,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同样的话,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也说过。在全国两会这样重大的场合再度重申,足见习近平对此的重视。

任重道远,更需真抓实干。在内蒙古代表团和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提到了同一句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叮嘱内蒙古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并为乡村振兴“支招”:“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生态环保问题。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些年来,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几天前,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也谈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腾格里过去污染很厉害,附近省份向沙漠里倒污水,我为这个问题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停止污染,加强治理。”

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叮嘱内蒙古:“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习近平对内蒙古“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出具体要求: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把生态保护摆在“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

习近平强调,青海要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任重道远,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原文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151995/605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