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速

07.12.2015  18:37

  “ 十二五 ”以来,全省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呈现出造林绿化与资源管护同步推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12月6日,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预计将完成营造林任务2250万亩,而且全面加快以干果经济林、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业建设,年均新发展经济林100万亩,目前,正在组织开展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年均造林面积450万亩以上

  “十二五”期间,我省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据统计,全省累计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将超过600亿元,预计完成营造林任务2250万亩,年均投入100亿元以上,年均造林面积450万亩以上,超额完成省政府营造林目标任务;着力加快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攻坚步伐,累计完成营造林420万亩,新发展经济林50万亩,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和民生质量发生大幅改观。

  同时,我省还启动新一轮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 山西 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意见》,落实退耕还林任务10万亩;晋西北风沙区建成百万亩集中连片人工林 基地 ,林草覆盖率增加了20多个百分点,沙尘日数减少了34%;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林区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配合全省“大路网”和“大水网”建设,完成通道绿化2.82万公里,绿化沿线荒山180万亩,143公里大运高速公路提档升级、盐碱地治理试验任务全面完成,在汾河流域两侧造林58.7万亩,完成矿区绿化80万亩,义务植树2.5亿株,全省城市周边、通道两侧、水系沿岸森林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

  “十二五”以来,我省资源管理全面加强,重点保护全面升级,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5处,保护区总面积1650万亩,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8处。大力推动太宽河、霍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工作,重点开展芦芽山、蟒河、庞泉沟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和恢复治理工作,保护区基础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新建湿地公园26处,总数达到48个,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6处,新增保护面积12.5万亩,保护率由“十一五”末的35%提高到40.5%,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编制《山西古树大典》、《山西古树群》,保护古树名木1800株。

  “十二五”期间,我省年均发生火灾23.2起、受害面积4284.3亩,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损失程度呈下降趋势,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资源管护从严从紧,我省先后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盗挖树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专项行动,开展省十大挂牌案件的督办工作,查处案件15889起,处理违法人员24637人次,处罚企业43个,收回非法占用林地4131.75亩,共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全省审批占用征收林地13.62万亩,占定额16.88万亩的80%,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5.49亿元。

 

年均新发展经济林100万亩

  “十二五”期间,我省林业产业深入发展,林业产值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对富民增收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其中,干果经济林建设在稳定红枣、发展核桃、做强仁用杏等传统经济林的同时,大力发展连翘、沙棘等灌木经济林,积极推进双季槐、皂角等新型经济林,试点推广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油用经济林,国家名、特、优干果经济林之乡达到17个,建成总规模达34万亩的高产优质科技示范园区,扶持培植形成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经济林深加工利用企业120多家。平均每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00万亩左右,总面积达到1676万亩,挂果面积668万亩,正常年份产量11.8亿公斤,总产值120亿元。

  此外,我省还通过发挥国有苗圃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发展个体育苗、合作育苗,加大紧缺苗木培育力度,育苗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年出圃各类合格苗木10亿株;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销售额4亿多元。全省60%以上的县建立了城郊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27处,总面积达到847.1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6%。森林旅游人数达到1272.59万人次,门票收入2.18亿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551万亩,实现产值16.5亿元,林农人均收入1600元。(刘志刚景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