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区两级医院开展合作帮扶 让城市医联体“活”起来

05.11.2019  07:24

  2018年12月底,山医大一院与万柏林区政府携手成立山医大一院万柏林分院,该院随即派出1名院长、7名副院长和28名医疗、护理、管理专家展开合作帮扶。10个月过去了,此前的万柏林区中心医院实现华丽转身,并从中探索出一条城区区域一体化医疗改革的新路子,为我省城市医联体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方便更放心

  10月24日,记者前往山医大一院万柏林分院探访。医院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从科室标识到医务人员的着装和精神状态,都体现着管理的规范。

  走进电梯,碰到两名孕妇前来产检。“山医大一院产科的张延丽主任今天出诊,家门口就能检查,方便又可靠,我决定就放心在这儿生了。”两名“准妈妈”商量着预产期到后来入院待产。不仅仅是妇产科,医联体成立后,山医大一院除医疗管理团队,还派出了杨晓明、牛小媛、郝解贺、刘学军等8位省内顶级专家担任“首席专家”,不仅每周定期出诊,进行手术指导,还亲自到科室任职,把第一手的诊疗和管理经验倾囊相授。

   强智更强心

  当天是周四,由于没有抢救任务,分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都拿着小本聚到了医生办公室。

  原来,当天是山医大一院急诊专家杨晓明来分院出诊时间,杨晓明主任会利用“空闲”给医护人员“补课”。10个月来,杨主任从基础知识到疑难病患抢救,系统做了梳理讲解,大家面对危重患者的底气都足了很多。日常工作中,急诊科护士也到山医大一院急诊中心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实战”轮训,大家的临床抢救经验和实际操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另外,医院新进医护人员必须先到山医大一院实训,合格后才能入职。

   便利更安心

  9月30日晚,山纺宿舍居民何女士突然腹痛难忍,独生女儿当时在外出差,邻居把她就近送到了万柏林分院。当晚,普外科医生检查排除了急性阑尾炎等急症,做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何女士患的是结肠癌,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需要家属签字,主管医生仔细考虑后,没有直接告诉何女士,而是与何女士身在外地的女儿小赵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

  一听是“”,小赵懵了。“怎么可能,不就是腹痛吗,怎么就癌症了。”她急忙联系在太原的朋友,打算把母亲再转到省级医院看看。然而再一打听,给母亲做诊断的就是山医大一院的专家,她又不想“折腾”了。当即表示,希望由山医大一院的专家来为母亲做手术。

  如今,何女士病情已经稳定。“我的手术效果很好,报销比例也比去大医院高,能省一两万呢。”此前,同样的病例,需要转院到省级大医院才能治疗。孙海飚院长告诉记者:“从业务能力到科室管理,我们都是手把手地教,希望能少走一点弯路。

   联体更连心

  建立医联体,关键是要形成利益和责任的共同体。目前,山医大一院与万柏林分院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已经全面开花,通过整合山医大一院、万柏林分院、4个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外延卫生所及卫生服务站四级资源,形成了以山医大一院为核心,省市区村一体化、层级清晰、四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辐射万柏林区80万居民。有了领头羊,各医联体成员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和业务量均大幅攀升。

  医院管理治疗水平上去了,也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了。“以往,年轻人培养起来,考到执业医师证后就跳槽了,但今年医院计划招7名医生,想不到竟然吸引了1000人报名,其中不乏国内重点医科大学的高材生。”医院人事部门负责人骄傲地说。

  “现在不用挤破脑袋进省城大医院了,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在万柏林区,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有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