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区探索有作为、有温度、有活力的小区治理
日化院小区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图片由迎泽区委组织部提供
引子
不久前,市商贸委小区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小区里的便民超市、便民餐厅同时开业,把便捷和实惠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市商贸委小区位于水西关南街,是典型的以老年居民为主的小区。人老了,不想总跑远路,居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门口解决日常的吃饭和购物问题。
2022年,小区党支部成立。回应居民期盼、解决实际困难成了党支部的首要任务。在庙前街道党工委、水西关一社区的协调帮助下,小区党支部多方联系,让居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迎泽区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提升小区党建水平改善小区治理,努力实现小区党组织、党员管理、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党的阵地“五个全覆盖”目标,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逐步转化为小区治理优势。从生活环境到宜居便利,居民一点一滴感受着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
小区建立党组织——
服务群众有了“主心骨”
市商贸委小区有224户居民。2019年,小区开展了改造工程,拆除了院子里的违建,建成了绿地和长廊。
环境虽然好了,但小区的长效化治理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小区楼栋分属于11家产权单位,没有一家愿意牵头管理小区。
水西关一社区党委书记李红红坦言,缺少业委会、物业公司,这样的问题在老小区普遍存在。服务跟不上,居民不满意,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最后,问题都到了社区。
“社区本就人员紧张,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处理所有小区的事情,真是力不从心。”李红红说。
2022年,在庙前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水西关一社区党委牵头,市商贸委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全面构建起“街镇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组织—楼院(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自从小区有了党组织,小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范庆吾说,以前小区停车乱,现在管理很有序。小区还建了党组织微阵地,居民们有啥事情都愿意去那里讲一讲。范庆吾把小区这几年的变化写成了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感受。
哈军是小区的居民中心户。前不久,他向小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党组织现在是小区的主心骨,把党员和群众凝聚起来,实实在在给居民办实事。我想加入党组织,为小区治理尽自己的一份力。”
市商贸委小区的变化是迎泽区探索党建引领,加强小区治理的缩影。
作为我市的中心城区,迎泽区的人口密度较大。相对而言,存在社区服务半径大、服务人口多、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对此,迎泽区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将全区1297个小区细化为成熟居住小区、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单位宿舍等类型,全部登记建账,按照不同情况建立党组织:
——对于封闭独立、居民集中居住的成熟小区、新建小区、单位宿舍,单独建立党组织。
——对于开放式宿舍多、院落覆盖户数少的老旧小区,按照“居住集中、利益相关、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网格划分,组建小区(网格)党组织。
由此,迎泽区构建起从街镇党(工)委到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体系。目前,迎泽区1297个小区全部成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小区党组织全覆盖。
“小区建立党组织,调动起了居民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同时,也缓解了社区治理力量不足的问题。”李红红说。
党组织联动——
排忧解难有了“总调度”
最近,日化院小区新建的居民小广场就要完工了,不少居民路过的时候总要停下来看上一会儿,大家期待着不久后这里焕然一新。
日化院小区位于文源巷,不少居民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虽然小区有物业公司,也有业委会,但双方存在一些矛盾,对于居民的需求,处理得并不及时。
去年8月,日化院小区党支部成立。党支部书记由70多岁的居民张健生担任。老张是日化院的老职工,在小区有威信。上任后,老张邀请业委会、物业公司代表参加群众议事会。借助这个新的平台,各方坐在了一起,共同研究小区的问题。有了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物业公司、业委会的沟通多了,一些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平时,小区党支部经常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会上既宣讲政策也介绍服务,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建议。修建居民小广场,就是不少居民提出的建议。
“小区里的大事小情不少,很多时候,单靠党支部的力量还不够。”张健生说,“必须联合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力。”
在迎泽区,小区党组织通过与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驻地单位党组织联建联动的方式,凝聚起全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合力。
党组织联动联建的事例有很多,例如,南部果品批发市场党组织与驻地社区党组织联建,承担起了部分小区居民家中的水、电维修;农行国贸支行党组织与驻地社区党组织联建,定期慰问社区困难居民;水西关一社区与迎泽区特教学校联建,为孩子们带来多彩的实践课程……
实践中,党组织联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1+3+N”议事协调机制。小区党组织牵头,物业企业、业委会(物管会)和驻地单位等共同参与,通过议事协调、纠纷调处等方式,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办”。
通过这样的机制,迎泽区852个小区的党组织先后解决了热力管道年久失修、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1340余件。
同样是在小区党组织的牵头下,迎泽区采取“政府主导、街镇兜底、居民自治”三种模式,解决了780个无物业小区的治理难题。59个无物业小区通过收取停车费、众筹资金等方式实现了居民自治。
在小区党组织的带动下,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地单位和小区居民紧紧联系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区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党建有阵地——
基层治理筑起“微堡垒”
自打税务局小区党支部微阵地建好后,小区的党员们就经常来这里活动。除了参加每周召开的支部协调会之外,这里也成了他们排练合唱、舞蹈的活动场所。
虽然名称里有个“微”字,但微阵地的面积并不小。税务局小区党支部微阵地有100多平方米,设置了会议区、阅读区,还有业委会办公室,同时还融入了“党群之家”“爱心驿站”等服务功能。
平日里,税务局小区党支部依托微阵地开展红色党课、政策宣讲、读书分享、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还为居民提供房源、月嫂、家政等信息服务,实现党建联建、服务联抓、活动联搞,有效延伸了小区党建阵地的服务“触角”。
市商贸委小区的党支部微阵地紧邻便民超市。居民们可以在这里歇歇脚、聊聊天,还可以在居民“以物易物”货架上,看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物品。
为保障小区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迎泽区在阵地、资金、人员等关键要素上发力,让党组织“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
通过协调驻地单位、回收物业用房、整合闲置资源、新建党建阵地等方式,迎泽区建起了446个小区党组织阵地。所有的阵地全部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制度规范、有基本设施的“三有”标准规范提升。
迎泽区财政每年对每个小区党组织补助5000元工作经费。对支委、党员中心户等分类设岗定责,推行轮班值守、帮办代办、应急响应、包联走访等制度,做到亮岗履职、责任到人。
不少驻地单位无偿为小区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例如,柳巷街道利用企业集聚的优势,协调驻地企业为小区党组织提供了多个微阵地。
党支部微阵地为小区的党建工作提供了保障。近年来,企业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也交由社区负责。迎泽区全面摸排小区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以及驻地单位党员,分类建立台账,让党员走进党支部微阵地,深度参与小区的建设管理。
日化院小区80多岁的党员平国兴每次都要来微阵地参加党支部会议。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对组织有很深的感情,这回算是找到了‘家’。”
迎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晓勇说:“小区党建成为引领在前,贯穿小区治理始终的支点。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