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柏林区周家山村 “五色笔”绘出乡村振兴美景

21.07.2022  08:42

  周家山村位于万柏林区王化街道西北,汾河水以“”字形绕村5公里,有“十里画廊”之美称。党的十九大以来,该村紧抓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忠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牵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擘绘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党建“”: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周家山村地处西山腹地,村居山巅,因山而名,又曰“天尽头”。由于地势险要,周边又是煤炭和武器制造原料——铁、硫磺的重要产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抗日战争时期,周家山村被日军侵占,青壮年男人被拉去修炮台、筑工事,老人、妇女和孩子为了逃命,冒险攀登悬崖峭壁,在山洞中避难。

  记者在周家山抗战避难所遗址看到,最长最大的一个洞穴足有150多米深,如同崖壁间被切开的一道口子,墙内以小墙与崖体分割出形状各异的单元。深5米的洞穴里布局成20余个大小不一的房间,内有土炕、灶台等。

  风云万变,风物依旧,每一个物件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2009年,周家山抗战避难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山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现在每逢节假日,来访者络绎不绝。

  生态“绿”:厚植乡村振兴底色

  高山有好水。在周家山村汾河峡谷景区,清澈透亮的汾河水蜿蜒而下,一路窸窣有声,毫不疲惫,如甘露滋养着村子的一切。山水相依,人与自然一览无余地展示出和谐美。

  壮大红色旅游,做强绿色产业。2020年,万柏林区政府开始对周家山村进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修复距离5公里,投资1.5亿元。目前工程已竣工,汾河两岸绿树成荫,水流不息,风光旖旎,游客纷至沓来。

  “没想到在我们家门口就有这么美的地方,像是太原的‘小漓江’!”网友“宇宙神谕”在抖音视频评论区评论道。对于汾河峡谷景区在各网络视频平台“走红”,村党支部书记张才伟表示很意外:“我们还没来得及做正式的宣传工作,网友们就替我们推广了。

  村落“”:挖掘乡村振兴资源

  周家山村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有500年的历史。村庄坐北朝南,错落有致,现有院落38座、窑洞100多眼。村庄安逸,建筑古老,极具北方农村特色。

  物尽其用,盘活“”资源。近年来,周家山村依托传统古村落区位优势,推进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通过完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举行民俗表演、探索旅游文化运作等方式,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增加村民收入。

  “在古朴沧桑的外表下给老房屋注入时尚文艺的新活力,让这些曾经寂寥、养在深闺人少知的传统古村落变身热门乡村旅游打卡地,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才伟说。

  公路“”:引回乡村振兴人才

  建好农村路,脱贫增收迈大步。104省级公路和一线天旅游公路“两路”的修建,给周家山村带来了新生活、新产业。

  “从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到如今‘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农村公路是村民们的致富路、幸福路,让大家的获得感更充实、更可持续。”张才伟说,“便利的交通带动了村里的休闲旅游,也引回了在外地打工的人们。

  农村公路的建成,让不少人走出乡村追求梦想,也让更多的人返乡创业书写精彩人生。一直在外经营客车生意的青年张俊慧、张建军回村在家门口接送游客,小有厨艺的村民张根宝在游人如织的村口开起了流动饭店,大家都看到了村子发展的希望。

  农业“”:壮大乡村振兴实力

  “村里现有耕地面积900余亩,已全面灌溉,种有土豆、玉米、谷子、蔬菜等农作物,还有梨、杏、桃、枣等水果,可供游客四季进行采摘……”张才伟介绍,周家山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大力推广玉露香梨规模化种植,还兴办了一批观光农业示范项目,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要依托项目,把‘增收支柱’筑起来。”谈及未来,张才伟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必定会为村民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记者阎轶洁

  记者手记

  打开周家山村乡村振兴画卷,每一处着墨都令人欢欣鼓舞。党建“”、生态“绿”、村落“”、公路“”、农业“”,无一不展示出村子的变化与村民的努力。由于底子薄,周家山村“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断挖掘已有资源,对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和抗战避难所红色文化进行生态治理和项目推进,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事实证明,只要勤于进取,踏实肯干,总能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生动的现实。